七月,我们唱响一支歌恒守初心 弥足珍贵桑蚕铺成满地诗做家务庆祝建党100周年诗词选萃(组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6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6-29

桑蚕铺成满地诗

孙利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椹正饶。”布谷声声,夏风习习,一望无际的桑田透着喜人的绿,随风起伏,一垄垄一行行,如碧浪般美丽翻涌。枝干上碗口大的桑叶绿的透亮,绿的晶莹,各色桑葚随风在桑叶中若隐若现,或鲜艳如红玛瑙,或酱紫如黑珍珠,或清白如玉玲珑,正是“翠珠三变画难描,累累珠满苞”。漫步在桑园中,随手摘一颗桑葚放在嘴里,吃起来酸甜可口,汁多味美,恰如“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真乃沧海桑田入眼帘,人间美味品清欢。

桑田与桑田之间,点缀着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大棚。汝州市财政局驻邢村第一书记卢占利热情地当起了向导,对大家说:“先带大家看看刚出生的小蚕宝宝。”进入一间小蚕共育棚,一米见方的整齐大盒子里,鲜嫩的桑叶上正趴着刚刚出生的蚕宝宝,只有针鼻般大小,好像还没睡醒的样子,可爱极了。桑叶上铺着一层白色的粉末,若清霜般诗意朦胧。

“这是什么?”卢书记笑着说:“是石灰,杀菌保护蚕宝宝的,刚出生的蚕宝宝特别娇嫩,不仅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还怕细菌,吃的也必须是新鲜的刚采摘的二叶。”“什么是二叶?”卢书记说:“二叶就是桑树头下面的第二片叶子,刚刚长出来没多久,碧绿中还微微泛着红,尚未完全展开,含苞待放的那个叶片,新出生的蚕宝宝只能吃这个。”“是不是所有的蚕都要吃二叶?那下面的老桑叶干啥用?”同行的朋友问。卢书记笑着说:“蚕宝宝长大之后,三、四叶片和老叶片都可以吃啦,其余的桑叶还能做桑叶茶,有止咳、去热、治疗头晕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补肝、祛斑养颜、抗衰老等功能呢!桑树浑身都是宝,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治疗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关节酸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等疾病,桑葚果不仅好吃,还能制成桑葚酒、桑葚醋……”一说到桑蚕,卢书记如数家珍,简直就是个桑蚕专家了。

我们还没看够,卢书记催着我们说:“我带你们去看看已经长大了的蚕宝宝。这里的蚕宝宝太小,人多如果带来细菌怕影响蚕宝宝生长。”我们听了卢书记的话,赶紧撤离,来到另一座比较大的厂房。

一垄垄碧绿的桑叶铺向厂房的尽头,每片桑叶上都趴着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有的足足有二寸来长。它们或悠闲地吃着桑叶,或慵懒地小憩。屏住呼吸仔细聆听,依稀听到蚕宝宝集体吃桑叶的沙沙声,真是太神奇了!

另一个厂房里,挂满了一格一格的网子,网子上结满了椭圆形的蚕蛹,一个个洁白如玉,犹如一朵朵盛开的棉花,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着蚕蛹。

下个流水线车间里,工人正在热气腾腾的大炉子里搅拌着什么。看我们疑惑,卢书记赶紧给我们解惑:“工人们正在缫丝,把煮熟的茧丝剥离,制成蚕丝。制成蚕丝后就可以制作蚕丝被了!”

我第一次看到缫丝,“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的诗句一下子涌入脑海。看着工人们熟练的身影,久远的桑蚕记忆也从几年的古诗词里款款而来,让我沉醉不已。

您可能要问,你参观的是江南的桑蚕之乡吧?非也,这里是中原河南汝州市焦村镇邢村的万亩桑蚕扶贫特色产业园。

邢村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焦村镇,2016年初,还是个典型的无矿产、无资源、无产业的“三无”村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40人,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市财政局的甄藴志、张志鹏、卢占利三位同志相继接力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邢村。

他们吃住在村,把邢村作为第二故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因地制宜,建光伏发电项目、建村企金汝河面业、兴建挂面厂、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文化大舞台、实施“六改一增”、危房改造、建爱心超市,安装路灯、拓宽村道、硬化农田路网,很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为巩固脱贫攻坚效果,走乡村振兴之路,卢占利书记根据当地干群意向,因地制宜,开创产业扶贫新路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实现了该村从省定贫困村到脱贫致富“明星村”的华丽转变。

他带领村“两委”采用“党支部带动+专业户经营+贫困户务工”模式,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桑蚕种养、基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蚕桑产业发展上来。投资300余万元建设5座小蚕共育棚、50座大蚕饲养棚和1座蚕茧收购加工园,构建供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他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毕会涛到邢村蚕桑基地现场指导,为群众做好技术培训、产业规划等服务工作,向农户免费发放桑苗、免三年蚕棚租赁费、群众贷款政府贴息等措施。他还积极协调养蚕农户与收购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有效解除养蚕农户蚕茧销售的后顾之忧。

目前,每亩桑园每期可收获蚕茧80斤左右,每年可以养3~4期,按照每斤20元的市场价格,每亩年收益可达4800~6400元;他又引导蚕农对蚕茧进行深加工,形成了蚕桑种植—蚕茧销售—蚕丝制被—桑叶炒茶—桑枝种菌的产业链条,可吸纳3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群众年人均收入可达11000元以上。

在抓好蚕桑产业的同时,他们还注重蚕桑文化的宣传推广,成功举办汝州市首届蚕桑文化旅游节,组织大型文艺展演、采桑叶养蚕体验、研学、观赏蚕丝被加工制作、开展写生和摄影等活动,以“蚕桑”为媒,走近蚕桑生产,推广蚕桑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助推蚕桑产业发展,吸引3万余名游客现场体验,受到3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为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桑叶面、桑叶蛋等产品销售搭建广阔的营销平台,进一步打响“邢村蚕桑”品牌。

村里的桑蚕致富带头人宋振强、韩苗、丁亚超等人一看到我们,就竖着大拇指说:“卢书记为俺找到了一条致富路,是俺们的好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五月的邢村,郁郁桑田里诗情画意,养蚕车间里欢声笑语,笑容在村民脸上如花绽放,桑葚甜在老百姓的舌尖,更甜在前后三任驻村书记甄藴志、张志鹏、卢占利的心上。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帮扶深情洒桑田,党恩春风群众知。桑蚕农耕,本就是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田园牧歌生活里最美的日常,中华桑蚕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骨髓血液中。

“连村煮茧香,解事谁家娘。盈盈意媚灶,拍拍手探汤”。如今,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帮扶人,浸润中华的桑蚕文化又在中原大地古郡汝州熠熠生辉。田园生产的淳朴质感与现代时尚感并存,古老的桑蚕文化和现代技术融合,必将绽放出新的光彩,乡村振兴之路也必将一路辉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