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军人我像张思德那样烧过木炭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老兵心声八一抒怀长城颂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91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08-01

我像张思德那样烧过木炭

张占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71年4月,张占江(后排右一)与战友在秦岭烧炭时合影

1970年12月,我高中还没有毕业就投笔从戎,应征入伍到铁道兵某师后勤部修理营二连当战士,参加襄渝铁路的施工建设。翌年4月,我们连队由湖北省襄樊市移防到陕西省白河县,就近为施工部队修理汽车机械。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部,属秦头楚尾。全县山脉与河流相间,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横过。白河县的地形,除了山就是沟,无边无际。我们连队驻扎在县城东南约8公里的一个叫周家沟的地方,离国道很近,交通还算方便。看到宿舍旁的修理厂房里停放的十几辆待修的汽车,想到我们这些农村入伍的新兵,在家乡看到一辆汽车都很难,现在却要大修汽车,揭开汽车的神秘面纱,心里充满兴奋和好奇感。然而,我还没有去车间干一天修理汽车的活儿,却接到要到更深的山里烧木炭的命令。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于是整理行装和战友们一起乘车向远离营地的深山进发。

我们20多人分乘2台解放牌汽车,向一个叫“卡子”的地方进发。当汽车驶离国道进入上山的岔道口,前面的道路明显变窄,坡度加大,汽车加大油门吃力地向前爬行。因积雪融化,山石松动,走一段路就要清理从山上坠落在路上的石块。越往前走,山势越高,气温越低,路面结冰,带着防滑链的汽车轮子有时还打滑,只好推车前行。这里树木丛生,云雾缭绕,人迹罕至,鸟声不断,是一处未开发的绝佳的旅游景区。而此时,我们为行路艰难提心吊胆,根本无心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幸亏铁道兵的汽车驾驶员钻山沟跑惯了,一路有惊无险到达了目的地。

深夜野狼成群

当天下午,在当地老乡的引导下,来到炭场熟悉地形。这个烧炭场的选址很理想:靠东边的山坡处,依山事先就修好了一个炭窑,炭窑西边是一片不大的开阔地,供摆放木料和出炭之用;与开阔地相对应的正北边的山上有无数的小杉树,便于采伐;开阔地西边200米的山坡上是宿营地,上班工作很便利。

晚饭后,我们在不远处兄弟部队烧炭人员住处,借了几草袋木炭,用于晚上取暖和吓唬狼群。当地老乡告诫说,你们初来乍到,平地起了个大帐篷,会引起狼的注意和好奇,它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围住帐篷来回转悠。狼不会主动伤人,只要不伤害它,它不会主动攻击你们。所以,遇到狼群千万不能开枪,只需在帐篷内门口生一堆火,狼看见火光不敢靠近,只是围着帐篷来回转,想弄清你们这些不速之客的来历。

夜幕降临了,按照老乡的交待,我们用床板堵死了一个门口,另一个门口内生了一堆炭火,战友们轮流值班,1个钟头往火里加一次炭,保证火旺不能灭。帐篷内,炭火旺盛,新加的木炭叭叭作响,熟睡的战友们发出一阵阵鼾声;帐篷外,夜幕深沉,万籁俱寂。我怀抱步枪坐在炭火旁,不禁陷入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当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向外望去,不禁心中一颤:20米开外有数不清的绿色小灯泡,阴森森的,像幽灵似的围着帐篷来回游动,那是野狼眼睛发出的光,是一大群野狼光顾的独特景象!帐篷内外出奇地静,第一次看到这种情景,我心中不免害怕起来,不由自主的推上刺刀,子弹上膛,心里越是害怕,眼睛越是想向外看。紧张之余想起了老乡的交待,还有20多名战友做后盾,不禁充满底气。这群野狼

连续转悠了几晚上,觉得无利可图,逐渐减少,之后就不再来了。

原始森林的奇特风景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烧炭的准备工作,每人发了一把大板斧,这把大板斧很锋利,直径10公分左右的小杉树一斧头就能砍断。战友们一部分人砍树,一部分人截树修枝,一部分人往窑里填树枝、树干,不到两天时间就装满了炭窑。接下来把人员分成几个小组,轮流拾干柴,点燃炭窑里的湿木头,直到烟囱冒起浓浓黑烟,是确认湿木头被燃着的信号,就不用再填干柴了。当烟囱冒出的烟由黑变白,说明全部木头过火烧透,已经烧成木炭,把进风口和烟囱堵死,窒息灭火,不让木炭继续燃烧。2-3天后,把炭窑前后的进出风口扒开降温,为木炭出窑做准备。

在炭窑降温的时间里人是空闲的,排长组织愿意打猎的同志上山玩耍。我们背着冲锋枪或半自动步枪在山上转悠了一天,连猎物的影子也没见到,却把人累得筋疲力尽。尽管猎取没有收获,却领略了原始森林中大自然的独特风景。这里生长的树木品种很多,以前见都没见过,有的高入云天,有的粗到三个人抱不过来,那些被雷击过的大树拦腰斩断,中间是空的,外表皮却发出细嫩的小芽,表现出极强的生存渴望。还有很多死树,因无人管理,被风刮倒后,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慢慢腐去。地面上落的树叶足有一尺厚,踩上去软绵绵的,走起来非常吃力。俗话说“憨猪一条路”,被野猪长年走过的路,地面上生长的藤蔓之类的植物被踏平,形成了一个无尽头的好像用藤蔓搭成的圆形的洞,很是壮观。成群的野鸡飞起来铺天盖地,像云一样能遮住太阳的光线,如果人正好走在鸡群飞过的地方,鸡屎撒在身上躲都躲不及。

其实,原始森林的风光远不止这些。山里的天亮得早,清晨不到5点天就已经泛亮了,站在帐篷门口向外望去,远山如推拉镜头一般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地涌现眼前。如果你迎霞光,沐晨露,漫步山间,可领略秦岭连绵不断的蜿蜒巍峨之势,欣赏太阳在那高山与森林夹缝中透过的阳光,既温柔又犹如钢花四溅般迸射的万道金光。

遭遇险情

随着烧炭量的增加,需要砍伐的树木与日俱增。炭场附近地势较为平坦地段的树木砍伐完了,只有向山坡上延伸。上山本来没有路,经常走上去就踩出了一条小路,却结满了冰,只能用手攀住砍伐过的树留下的树茬,一步一步往上爬。为了安全,所有伐树人员必须全部到位后才能开始工作,因为砍断的小树顺着山势乘着冰雪的滑力像箭一样向山下飞去,势不可挡,如果撞上人非死即伤,后果不堪设想。有一天,我上山慢了一点,班长点名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达位置就应了一声,其他同志误认为山坡下没有人了,就开始砍树往下放,我被一棵飞滑下来的小树击中,幸亏我紧抓地上的树茬未被冲下山,却被小树的树茬划破了棉裤、绒裤和衬裤,棉絮四面开花。战友们从山上下来抢救我,竟然没有找到受伤的部位。这次事故,只能说我很侥幸,如果树身再往里靠一点,我这条右腿就断了,这件事至今回想起来还有点害怕。

出炭运炭很劳累

木炭出窑的时间到了。扒开窑门,一股炙热迎面扑来。战友们轮换着进窑内把直立的木炭一把一把地拿出来。因窑洞内温度高,进去10分钟就浑身是汗,几乎让人窒息,实在坚持不住就得换人。窑洞外的同志把木炭折断,装进草袋扎口堆放。这窑木炭用整整一天时间才能出完,足够装满三辆解放牌汽车。一次出炭过程下来,人人浑身都是黑的,是真正的“炭黑子”,又没有地方洗澡,只能把脸洗干净就行了。好在这里是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也不讲究军容风纪,制式服装从未穿过,近二个月就穿一套棉工作服,弄得像叫花子似的。

运木炭的汽车停在离炭场1公里左右的简易公路上,装木炭的草袋只能人工挑下山。其实,一挑子木炭并不重,大概20公斤,如果在平地,年轻小伙子挑这一挑子木炭走1公里是小事一桩,但在这冰天雪地的山里就不同了,羊肠小道冰天雪地,路出奇地滑。每人在军用大头鞋底子下绑上一对铁制的防滑装置,类似钉马掌,还带有钉子,走过去咔咔作响,把冰面钉出两排白印。左手扶着木炭挑子,右手拽着路边的树藤子,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真正是一步一个脚印,有时候尝试着站住脚步,身子来回摆动,失去平衡,连人带挑子摔在地上,好大一会儿才能爬起来,本来很冷的天却弄出一身汗,内衣全湿了。

砍树、装窑、烧窑、出炭、运炭,这个过程也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终于有一天,可能是50天后,我们这支特殊的小分队,完成了烧炭任务,下山了。回到连队驻地,我们这些烧炭人还穿着冬装,而连队的战友们却在营房附近的河里洗澡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