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富申的抗日生涯南保见孤胆杀日寇习近平在正定(连载)历史之路汤王庙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2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4-25

历史之路

孙建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年四季,每当我走过汝州市丹阳路,总会有不同的心情和景色。春季走过丹阳路,心情舒畅景色新;夏季走过丹阳路,心情兴奋景色美;秋季走过丹阳路,心情满满景色深;冬季走过丹阳路,心情盼望景色明。丹阳路啊!有太多人的记忆和历史故事……

最让我心生敬佩的是一个人马丹阳,最让我想看的景物是法行寺塔!

丹阳路是为了纪念著名历史人物马丹阳,1987年6月由原临汝县人民政府在城市扩建中命名的。

据史料记载:马丹阳(1122一1183年),宋陕西扶风人,后迁往山东登州宁海县。金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后,在一个县里任职,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来到汝州,曾长期寓居汝州北街。马丹阳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医术,善针灸,创“马丹阳十二神针”,并编成歌诀,易学易记,疗效显著。明陈继洲在其所著《针灸大成》中载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称其“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明正德《汝州志》载,马丹阳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马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少顷,马丹阳吐出吮吸痰,少妇醒。原来少妇患了“痰厥”。有一年,汝州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马丹阳从山上采挖大量草药,熬成汤让老百姓喝,救治了不少人。他死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他在大红寨山上修道的窑洞叫马天官窑,在汝州城里他的行医处建一座丹阳观,那条街称为丹阳观街,即今天的丹阳东路,这就是丹阳路的由来。

每当我走过丹阳路看到法行寺塔,总会在其游园里走几圈,详观塔,细品位,忆历史。

法行寺塔坐落于塔寺街与丹阳中路之间,人见人爱都说美。塔周围是一个大游园,这里树木旺盛,健身设施齐全。当夜晚来临人们都在这里锻炼身体、K歌、跳舞,与法行寺塔通身的美妙灯光共同组成一幅人间和谐美景,如巨型电影般呈现出太平盛世“中国梦”蓝图的大美景象来。

法行寺塔挺立在游园中央,站在其面前,你望着塔,塔看着你,知道历史可对语,不知可看碑中文,学习要学习!牢记需牢记!

据汝州市档案局特约文史研究员刘孟博老师介绍说:法行寺塔为方型密檐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九层,通高21.21米。塔基座高0.68米,塔身一层为方型,南面辟半圆拱券门,内设方型塔心室,室顶为叠涩砖砌四角攒尖形藻井。一层塔身的壁面砖虽经多次抽换,但外形仍保留了唐代风格,顶端残留有三层叠涩塔身密檐,二至九层为八角叠涩密檐,第五层至九层每层檐角用木质角梁,梁头下悬椭圆形风铎。第六层北面,第七层南面均有一方形砖龛。塔刹通高2.57米,基座为砖砌方形,高1米,塔刹为三节铜质宝葫芦形。从建筑特征看,塔身第一层为唐代特有的方塔建筑风格,二至七层的八边形密檐式塔身,则有宋、金时期建筑风格,八至九层系清初重修时的形式。此塔集中了唐、宋、金时期建筑的形式和建筑工艺,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学、力学以及工艺技术提供了实物依据。

最早,塔的四周是法行寺,本名法华寺,乃梁武帝与志公禅师讲道处也。1952年,因工程建设需要木材,当时的人遂将法行寺内大殿以及观音殿、白衣阁、广生殿、六祖殿、韦驮殿、准提殿、山门等建筑悉数拆毁,独存寺塔,得以幸免。

1963年6月,法行寺塔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法行寺塔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悠悠、情怀悠悠。我们行走在市井,栖身于独院高楼,永远要记住历史、学习历史。告诉后代人,城市中的路、巷、古建筑都有一段历史故事,要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历史之路是丹阳,丹阳故事传四方。

四方人士齐携手,携手向前颂家乡。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