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遇上了妈梨花风起忆清明乡愁是不老的树参加紫荆花旅游文化节征稿启事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1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4-08

乡愁是不老的树

闫新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冬日的午后,阳光不那么骄人,清冷的冬风,无情地摇动着街道两旁的花木,不停地追赶着行人,悄然无声地钻进行人的衣袖里。我走出家门,在宽阔洁净的街道上信步闲走。

熙熙攘攘的人群,风驰电掣的车流,鳞次栉比的高楼,错落有致的街景。走进商场超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商品,让你应接不暇。

此时此刻,心中无数的感慨,只凝结成一句话,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好!

是的,生活富有了,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柴米油盐酱醋茶种种俱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已经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还有多少奢望呢?

可我总觉得自己丢失了什么东西,总觉得生活空空荡荡的,即使我走到那精致的街心花园,走到那亮丽的城市公园,我走遍了小城的每个角落,寻遍了这小城的每一个大街小巷,怎么都没有找到……

岁月荏苒,世事纷繁,在这世界上,有的地方没有去见识,也许还可以走近;有点事情没有去做,也许还可以继续;有的诗书没有去读,也许还有时间欣赏。但是,有的东西如果丢了,就成了永久的缺憾!

我丢了什么呢?我缺憾是什么呢?我苦苦寻觅的是什么呢?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吃的呢,只要有填饱肚子的东西,不至于挨饿就好;穿的呢,夏天不露腚,冬天不至于挨冻就行;用的呢,随手就有锅碗瓢盆,出门能有锄头镰刀,上学有个小小书包,那就是很大的满足了。其实,那时,尽管样样都窘迫,样样都匮乏,但大自然却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意外惊喜,许许多多的精神补偿。

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春天的日子更漫长。快乐的春节一过,那漫长的春天就来了。在初暖乍寒的时日里,我们期待着万物的复苏,期待着春暖花开,期待着燕子的归来;当柳树刚刚长出嫩嫩的小黄芽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村边的小树林里削柳笛。我们像小猴似的爬上树,拆下几根光滑的柳条,用小刀截成段,轻轻一扭,抽出又白又嫩的枝条,一只柳笛就成了。我们鼓着腮帮子,吹起柳笛,连那树上的小鸟也会叫得更婉转,更悠扬,更清脆。于是我们欢呼着,跳跃着,在春的怀抱里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好像整个村庄、整个原野、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走过田埂,去寻找蒲公英的花苞,那没有开放的,香喷喷的花苞也是我们最好的食品。我们爬上山坡,去寻觅野蔷薇的嫩茎,轻轻地剥下翠绿的薄皮,就可以咀嚼那甜丝丝的美味儿。甚至那刚展开的黄连叶子,也是我们最好的佐料,酸酸的味儿使我今天想来仍然陶醉得直流口水……采山花,摘野果,捉全虫,直到夏天悄无声息的来到我们的身边。

美丽的夏天来了。知了长一声短一声地不知疲倦地唱着,小鸟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空中低飞盘旋着。艳阳高照的中午,我们坐在水塘边的石头上,任垂柳轻轻抚弄着我们的头发,碧水微微挠着我们的光脚,如在仙境。在大人们不在场的时候,我们退下短裤,光着屁股像一个个小泥鳅似的滑进水里,在水塘里钻来钻去,捉迷藏。激起的水花,荡起的笑声,远远的人们都听见我们那毫无顾忌的嬉闹声,吵闹声。然后我们爬上岸,赤条条地,在大石板上跳着蹦着唱着:“赤肚子,晒鳖盖儿,你的不干我的干……”那有趣的童年时光,真的不想长大。

晚上,穿村而过的小河,成了蛙的世界,那高一声低一声的蛙鸣和院子墙角黑魆魆的草影里边的蝈蝈的叫声,更增添了农村夏夜的宁静。很多时候,我们围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静静地倾听伯父六叔们讲前三皇后五帝的奇闻异趣,朗朗的笑声惊得青蛙住了声,震得蝈蝈没了影。

秋天到了,苹果粉了,秋梨黄了,葡萄紫了,柿子红了。我们偷偷地溜进果园,咬一口随手摘下还没有洗涤的苹果,摘一个脆生生的黄梨,采一串紫红紫红的葡萄,掐一个灯笼似的柿子;吃饱喝足了,我们便爬上枝叶稠密的大树,一个人蒙上眼睛,猴子似的玩耍“摸树捞”游戏。“石头剪布,谁输谁上树,摸到栽跟头,耍赖是小狗”。嘻嘻哈哈玩了一阵子,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高兴地一路飞奔跑回家。

有时候,我们悄悄地钻进玉米地里,那早熟的大棒子,胖鼓鼓的,黄发红发褪了色,露出一排整齐的玉齿、金牙,令人想到烧嫩玉米棒子的诱人清香。我们会忍不住偷偷地掰几穗,拣一堆干柴,掏出在家里带来的“自来火”,点起火,把玉米棒子扔进火堆里。但那种美味是不能随便享受的,大人见了会训斥我们糟蹋粮食。那沁人心脾的玉米香,使你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初冬,当白杨树的叶子徐徐飘落的时候,当庄稼地里所有的果实都收到了仓里,当大地铺满了一片白花花的寒霜,当小河变成了一条白玉似的飘带,当我们放纵似的在冰上打陀螺,推跑车的时候,当我们迎着鹅毛大雪互掷雪球的时候,当我们提着木棍在雪原上追赶野兔的时候,当我们抱着房檐下的冰柱挥舞着冬天的浪漫时,漫长而又难熬的冬天带着我们度过了快乐又美好的时光,我们又在盼望着另一个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我丢失了天真活泼、至纯至真的童年,还有淳朴善良的民风……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间走得比翻书还快。小伙伴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就像小鸟的翅膀丰满了,一个个地飞走了。可是,故乡的面貌却根植于挥之不去的记忆里,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生根发芽。

故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日夜魂牵梦绕;故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朝夕心动不已;故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一草一木,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每当我读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浸温了我的梦境。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故乡,我不能丢失的是培植我童稚心灵的故乡。

故乡是一坛陈年老酒,在我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故乡是一杯绿茶,在我心里泡的时间越长,它的味道就越浓郁;故乡是一部记忆短片,在我心里放映的次数越多,它的画面就越清晰

爱自己的故乡不需要借口,更不需要理由,因为故乡厚重的“根”,深深地种植在我们的心田。

我知道了,我永远改不了的是乡音,永远忘不了的是乡愁。

时临佳节新春,在年末静静的冬日里,依着落地窗,静饮一杯午茶,且将那份淡淡愁怀,沉浸于一盏温热的茶香里,待我一口口,慢慢浅酌……冷风,噪音都隔在了窗外,这里听不到春节前鞭炮的凌空炸响的声音,也听不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嬉笑声,也看不到清晨的薄雾,氤氲静美山峦的景致。但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那连绵群峰中孤立的山村,有一座座依山而建的茅屋,有寂寞的小学堂,有一块块大大小小不规则的田地,有善良的村民扛着犁耙,挥着鞭子,低低地吆喝着慢慢腾腾的黄牛,在充满晨曦的田埂上,缓缓地走着……

终于,我懂了,乡愁不仅是一枚邮票,不仅是一张车船票,不仅是荒芜了的坟头,还有那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山路,再也看不到成群的牛羊,再也听不到小河清亮的歌声,再也听不到清幽的柳笛,再也感受不到孩提时代那肆无忌惮的嬉笑声,再也看不到街坊邻居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

只有亏了又圆的月亮依旧,只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依旧,只有叶子黄了又青的槐树依旧。

原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