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芳:发展汝瓷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要闻简报市农业农村局全力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市中心汽车站帮旅客找回背包不动产中心工作人员拾金不昧暖人心图片新闻我市家庭教育春季公益讲座拉开帷幕图片新闻简讯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11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4-07

“盘活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一

王振芳:发展汝瓷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中,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和核心,必须注重培养乡土人才,以推进乡村振兴。对此,本报推出“盘活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访谈乡土拔尖人才,展现人才价值和人才风采,旨在影响带动各类人才发挥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汝州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坐落于大峪镇班庄村的弘宝汝瓷文化园,园区群山环抱,山雾缭绕,登山步道两侧绿树排列,石榴、核桃成园,还有槲叶坡、韭菜坡、登山观光步道、千年古井等自然景观。至今,发展利用“汝瓷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大峪北部山区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计划已整整推进4个年头。

见到汝瓷大师王振芳,她刚风尘仆仆地从郑州赶回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中原陶瓷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中原陶瓷文化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及“中原陶瓷文化企业十强”颁奖典礼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举行,当天王振芳作为“中原陶瓷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出席颁奖典礼。

“我们从2015年开始选址,最初的构思就是依托天蓝、水净、山高、林密、树绿等自然资源,以技艺培养人才,以文化提升素质,以资源大融合形成合力,把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相结合,带动周边及汝州北部全域旅游发展,变自然优势、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打造以文化旅游加产业旅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王振芳谈到建文化园的初心时这样说。

弘宝汝瓷文化园位于大峪镇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内,是全国艺术陶瓷行业唯一的文化传承基地和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占地面积300余亩,其中建设用地23.94亩,一期于2017年5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基地内建有全国艺术陶瓷界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和省汝瓷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6个汝瓷材料研发平台,1个汝瓷科技成果展示大厅,1条汝瓷生产参观体验线,1个教育培训交流中心,1个手工拉坯训练营,1个手工捏塑训练营。现已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许昌学院、平顶山学院等十余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教学实践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培训学生3000余名。园区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AAA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河南省扶贫示范企业、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平顶山市研学旅行基地。

王振芳从事汝瓷创作与理论研究30余年,在行业率先提出“做精工艺,做足文化”的理念,她恪守原创,植根汝瓷传统文化,融合当代主流审美意识,风格独树一帜,深受业界好评。目前共拥有国家专利技术168项,然而她的“野心”不止于此。“汝瓷是咱们汝州的名片,汝瓷产业的发展也应融入汝州的总体发展中去,我想做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用汝瓷带动经济、文化、旅游各项事业发展。”王振芳说。四年来,她用亲身实践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用技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发挥弘宝汝瓷专业优势,用汝瓷技艺培养人才,以人才带动乡村振兴。以园区为依托,发挥弘宝汝瓷科研优势,带动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各类汝瓷烧制技艺人才300~500人。目前文化园招用当地的第一批28名工作人员,通过培养培训,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已成为骨干力量。在他们影响带动下,不断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园区学习,更多的群众思想发生变化,愿意用技艺丰富自己,用文化提升自己,用劳动创造富裕,用自身带动乡邻。

以研学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目前,文化园是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汝州市唯一的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园区成立以来,先后接待来自北京、郑州及周边地市研学旅行人员300余批共2万余人次。2018年9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开门》栏目专程到弘宝汝瓷文化园录制2期研学专题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接下来,园区将持续做好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吸引大量客流到当地,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已计划在园区内打造国际艺术家、陶艺家主题民俗,修建养生步道;与有关部门沟通,在园区通往大红寨的山上修建登山防火步道,修复清淤大红寨山腰天鹅湖,开辟更多研学旅行线路。二是聘请郑州晓山青研学公司,重新开发7个汝瓷技艺研学课程,内容涵盖小学至高中全年级,为全方位开展研学活动提供支撑。三是计划发挥弘宝汝瓷现有民俗资源和弘宝汝瓷网络运营的人才优势,与班庄村结合,争取社会资源,利用农户闲置房屋及当地海拔高的地理优势,帮助该村打造避暑养生民宿,吸引更多研学旅行人员,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把自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经与大峪镇政府和班庄村“两委”会对接统计,班庄村及附近村一期可利用改造为民宿的房源约35户100间,如发挥作用,预计每年可增加就业100人,增加当地农民各类收入200万元。

利用文化园土地优势,打造国际艺术家、陶艺家高端民宿,带动当地乡村振兴。文化园建设用地23.94亩,已通过省政府批复,这是汝州北部大红寨地区地质公园内极为稀缺的资源。现已完成园区旅游规划,将打造部分国际艺术家、陶艺家高端民宿,与研学旅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同时以文化园为支点,与袁窑村云堡妙境、梁家古寨、同丰村抗日县政府旧址、班庄村抗日纪念馆等结合,形成一条自然、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客流,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与增收。

与少林寺、少林下院水峪寺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武术养生文化基地和禅器生产基地。弘宝汝瓷文化园所在的大红寨、小红寨及周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少林寺药局的珍贵药材种植基地,下一步还将充分发挥弘宝汝瓷优秀传统汝瓷烧制技艺的优势,围绕少林寺“禅、武、医、艺”的文化核心,共同打造国际武术养生文化基地和禅器生产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将有力带动汝州北部山区乃至汝州全域的武术养生文化产业与禅器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目前融合的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接下来,结合咱们汝州打造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的发展理念,我要通过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与文旅产业作为抓手,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关于未来发展,王振芳信心满满。

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杨子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