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豫西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常忆烽火事终身铸军魂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0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4-01

大峪:豫西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爆发,豫西大片土地沦陷。5月,临汝沦陷。为粉碎日寇计划,解救苦难同胞,中共中央做出了“向河南敌后进军,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部署。

3月24日,平顶山日报社“辉煌百年路奋进新鹰城”———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媒体新闻行动记者团一行来到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司令部旧址和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听革命后代讲述往昔峥嵘岁月。

开明乡绅牵线吸纳地主武装

皮徐(皮定均、徐子荣)支队1944年9月5日誓师成立,番号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中秋节前夜,皮徐支队解放了临汝大峪店(汝州市大峪镇)地区,开辟了临汝抗日根据地,建立中共临汝县委和临汝县抗日县政府、临汝县独立团。次年3月初,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司令部进驻大峪店北部龙王村王沟自然村,在这里指挥六个支队、六个地委的抗战军民,在陇海、平汉铁路之间的豫西广阔地区向日伪顽军发起广泛进攻,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块抗日根据地———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

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位于汝州市大峪镇同丰村马鞍驼自然村,纪念馆门前是新铺过柏油的靳马线,这条路直通207国道。

纪念馆原是开明乡绅于培周的老宅,1995年重新修缮。现在负责日常管理的是于培周的外孙、同丰村党支部原书记赵新年。

提起外公,63岁的赵新年语气里充满敬佩,他说外公以前是远近闻名的“支客”,谁家有家庭纠纷都找他调解,有红白喜事都找他帮忙。

1944年中秋节前,皮徐支队来到马鞍驼自然村。屡遭兵匪祸患的乡亲们都躲上山了,于家因年逾古稀的老人于中平行动不便,未能逃走。于培周看到这些兵说话和气,应他们要求上山喊回村民帮忙做饭。饭做好了,士兵们先端给于家人吃,一家人很是感动。队伍离开时,皮定均向于家提出要在他们家留下几名工作队员,开展大峪周边地区地方武装首领的统战工作。

一个月后,中共临汝县委、临汝县抗日县政府、临汝县独立团和大峪区抗日区政府成立,不久搬至马鞍驼村的于培周家。皮定均率领队伍向东开拔,于培周主动要求带路。行至梨园村时,被大地主李汉臣、李聚五的人马拦截。

当时情势紧张,战斗一触即发。皮定均对团长王诚汉说,我们是抗日的队伍,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于培周主动要求去阵前调停。

皮定均让于培周和情报处长张清杰一起到二李队伍里谈判。到了地主武装阵前,于培周赶紧大声喊话:“不要打枪,我是马鞍驼村的于培周,这是八路军,过来打日本人的。”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一边喊一边往近处走,对方一听是于培周,放下了武器。经过沟通协调,这支地主武装被吸纳进八路军队伍,成为临汝县独立团的骨干力量。

1944年11月,临汝县抗日县政府在于培周家成立。于培周被选为抗日救国会主任,负责县委县政府对外联络及统战工作,积极宣传我党的

抗日政策,争取了不少地方武装支持抗日。

司令员送他一顶钢盔

从马鞍驼自然村向东7公里,是大峪镇龙王村王沟自然村,87岁的王水旺老人至今仍忘不了矿井水底的那一顶绿色钢盔。

王水旺的父亲王天一原为农民武装“联庄社”首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成立后,王天一接受八路军的领导,成为大峪区干队的副队长。

大峪一度成为整个豫西地区的抗日指挥中心和牢固的战斗堡垒。1945年3月,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从巩县、登封县移驻大峪地区。

距离大峪店一公里的王沟,因为山高林密、地形隐蔽、群众基础好,被选为司令部驻扎地。现在王水旺家平房后的窑洞门口挂着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司令部旧址的牌匾。

那时候,王水旺十来岁。有一次他出门玩耍,走到村南菜园,看到父亲和一个高大的军人一起走过来。他和父亲交谈,那人得知他们是父子,随手就把提着的一个刚缴获的日本兵钢盔递给了他,说:“给,小孩,掂去玩吧。”

长大之后王水旺才知道那人就是司令员王树声。“过了几年,村里有个小煤窑井底出水,把我的钢盔借去舀水,钢盔不小心掉在水底,再也找不到了。”王水旺遗憾地说。

听到王水旺回忆当时的事情,96岁的村民王玉才说:“八路军士兵跟老百姓说话都很和气,还把我们集中在一起开会做宣传,说他们是过来打鬼子的。八路军还成立民兵队,我也成了民兵,负责把守隘口,防日伪、土匪,也开过枪,打过仗。”

王玉才和王水旺先后从军,退伍后又一前一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他们负责修建了四五座水库,解决了附近村民的部分农田灌溉和饮用水问题。如今,水泥路通到村口,王沟村的村民几乎全部搬出曾经的窑洞,村内瓦房、平房、楼房交错。春暖花开,老人们在村头巷尾晒太阳,小山村一片静谧安详。

“大峪全镇围绕红色历史和绿色生态两个主题,积极发展红色游、生态游,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近年来,全镇广大群众发展了花椒、核桃、甜杏、石榴以及中草药种植产业,还绿化荒山6万余亩。今年,还依托袁窑阻击战发生地的古山寨修复开发利用,引进了河南中旅集团的‘云堡妙境’高端民宿项目,预计五一即可接待游客。”大峪镇政府工作人员刘军严说。

原载3月26日《平顶山晚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