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州有这样一位村民,19年来把自己做生意赚的钱全部用于抗日纪念馆建设。19年来,他倾其所有,矢志不移,为了建设好纪念馆,窘迫时连农村随礼的200元钱都拿不出来;同时他又是快乐和富裕的,他的纪念馆每年要接待三四万人次的参观者,纪念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月23日,记者一行慕名走进陵头镇段村桃花谷抗日纪念馆。
“我修建这个纪念馆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父亲当年被日本鬼子抓去当苦力,受尽折磨,日本鬼子在段村的暴行令人发指。建纪念馆的目的是让一代代年轻人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宝贵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奋力创造更加幸福的日子。”纪念馆的创立者、段村党支部书记王登科说。
记者看到,纪念馆被群山环抱,由抗日实物展厅、八路军藏兵洞、防空洞、爱国主义培训教室等组成。纪念馆所在的院子里堡垒建筑散布,桃花飘香,飞瀑琤淙,周围群山万木吐绿,既具有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又不失为休闲旅游的绝佳场所。抗日实物展厅一楼馆舍里,存放着数十个展板,上面张贴有数百张照片,它们分组分序列编排,用简要文字作概述,介绍了汝州光辉的抗战历史。二楼馆舍除了展示抗日图片外,还陈列了数枚日式枪炮、弹药壳、行军装备等,多达二三百件。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让记者的思绪飘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汝州
1944年4月18日,日军为了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援助其入侵南洋的日军,调集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河南战役,从豫北、豫南、晋南三个方向,向豫西、豫中地区大举进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等指挥的40万大军,在日军进攻面前,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短短37天内,包括临汝县在内的河南38座县城先后被日军占领。
1944年5月3日,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由郏县出发进攻临汝县城。驻守在县城的国民党十三军,经过短暂抵抗后,弃城而逃。5月4日,临汝县城被日军占领。
日军占领临汝县城后,勾结地方伪顽势力,先后在临汝镇的冯店和鳌头山、蟒川镇的黑龙庙、陵头镇的段子铺、米庙镇的一五张村等一些集镇、交通要道设立据点,肆意烧杀奸淫、抢夺民财,犯下滔天罪行。据统计,日军占领汝州期间,共杀死群众1345人、打伤群众4591人、抓走民夫1227人、强奸妇女1135人、烧毁民房1081间、宰杀牲畜10771头、拉走牛马车282辆、抢走粮食数百万斤,全县18万多人流离失所,逃离汝州。
为了解放河南苦难同胞,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粉碎日寇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阴谋,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及时作出了“向河南敌后进军,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战略部署。
194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向河南发展给北方局的指示》中,明确要求从太行、太岳派遣部队挺进豫西,“逐渐深入登封、临汝、密县、禹县、襄城及鲁山及新安南北山区,开辟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对八路军、新四军同时进军河南作了全面部署。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太行军区组成1700余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1944年9月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王登科的父亲给八路军当通信员
王登科巨资自费建抗日纪念馆,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与其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死里逃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侵华日军扰袭段村时,其父亲王二娃当年13岁,直至他上世纪90年代初去世,老人一直清楚记得当年的情形,多次向后人讲述。那年冬天,一股日军来到段村,看见村口拴着耕牛,日寇立即来了兴致,拎刀上前,当场砍掉一块牛屁股肉,生火烤食。鲜血飞溅,牛疼得嗷嗷叫,有村民上前欲要阻拦,只见日军举着刀枪,嘴里哇啦哇啦乱叫,吓得人不敢近前。村民们没有贸然与他们正面冲突,而暗地里与日军斗争的号角悄然吹响。
日军攻下临汝县后,遂向登封、新密一带转移部队,誓要扩大势力范围。王二娃作为壮丁,也被日军拉去运送物资。为防止壮丁们逃跑,日军使出了“绝招儿”,用尖刀把每个人的右手腕扎个洞后,扯根铁丝像穿羊肉串一样,把大家穿起来。鲜血流淌,有人疼得惨叫,日军听得不耐烦,一刀下去,结束其性命,将尸首滚落深山。置身其间,王二娃虽然疼得汗水湿透了棉袄,但是他忍住了喊叫。
日军押着他们,将物资转运至登封境内,突遭八路军一股火力猛烈抵抗。混乱中,王二娃弄断铁丝,朝家乡方向一路狂奔。他回到了村子,但是那个山青水美的故乡,已变作一片废墟;多位亲友被杀,何处可以生计呢?和那个时代一样,这位少年,陷入极度迷茫中。
回村几天后,在他思考着生活怎样持续下去时,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下属的部队来到了段子铺村,并将抗日临时指挥部设在桃花山脚下。当他知道这支部队作风严谨、为民众谋幸福,就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俺爹干的是通信员,跑跑腿送东西,很幸福。”王登科回忆说。
王二娃做了3年通信员,没有跟随部队走更远,他选择留守家乡,娶妻生子。这是一个农民最为现实、朴素的想法,他渴望过上安顿的生活。然而随着生活富足,一个更大、更迫切的梦想,在其脑海勾勒出来,依托当年皮徐支队抗日指挥部旧址,修建一座抗日纪念馆,供后人瞻仰、铭记那段历史。
子承父志收集抗战物品
为了这个梦想,王二娃可谓绞尽脑汁,不惜挨皮肉之苦。“文革”期间,他把当年收藏的日军损坏的枪支悄悄存放在后山,待到上世纪80年代,才把它们挖出来面世。“在汝州、登封一带,民间散落许多抗日遗物。”王登科动情地说,和父亲一通促膝长谈后,父亲把他的心思和想法和盘托出,因其年事渐高,无力再张罗收集这些东西“,从俺爹手里,我接过了接力棒。”
1986年冬,王登科听说禹县有人出售抗战时期军刀,立即骑车60多公里登门求购。军刀虽然购买回来,但是雪天路滑,他不小心坠落山沟,险些丢掉性命。
投身于收集抗战物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王登科便利用掌握的苗木绿化技术做生意,赚的钱用于购买抗战时的物品。
19年矢志不移焕发新彩
为了筹建抗日纪念馆,他的足迹遍布江苏、山东、上海、湖北等地,共收集3000多件抗战遗物。与此同时,他将15亩山坳平整后,建起两层楼陈列收集的物品。为了整体保护,他又将毗邻的2000亩山承包下来,着手修缮当年的抗战战壕,还原当时战斗遗迹。
抗战时期生活用品
2002年4月,王登科的抗日纪念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立即吸引了社会各界民众。一年下来,参观访问的民众多达三四万人。大家纷纷感叹其执着,皮定均将军的女儿及有关单位也分别向他伸出援手,给他提供了当年的一些珍贵照片、史料等信息,丰富纪念馆陈列品。如今,王登科的抗战纪念馆,已被汝州市、平顶山市众多单位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年来,他做园林设计、建设挣的钱全部投到了抗日纪念馆,自己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没有细算过,前前后后大概有五六百万元吧。最近几年,建了八路军藏兵洞、防空洞等较大的工程,目的是为了丰富纪念馆的红色教育内涵。很多人都说我‘不着调’,我都是一笑了之。你只要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有意义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有历史使命的人。你说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现在日子好过了,不愁吃不愁穿,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儿。我建这个抗日纪念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件事就是最有意义的。”
和王登科当年读懂父亲的心思一样,王登科的儿子王亚飞亦理解此举:“俺爸干的事儿,是个良心活儿。它的价值,理解的人会越来越多。”
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却没有磨退他的坚强意志。如今已58岁的王登科,在继续投资建设抗日纪念馆的同时,还担任了段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努力培育“王湾精神”,奋力创造“王湾速度”,将王湾自然村的民俗民宿项目打造成汝州市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
文/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黄耀辉
张科举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