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模棱”一生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9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3-11

苏味道:“模棱”一生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浩若星河的中华文化史上,唐朝宰相苏味道也许不太有名,但提到他的后人,“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父子,绝对是家喻户晓。

这个人极其有特点。为相时,朝中政局异常复杂,他常静观朝局,寡言慎行,暂取中间立场,被人夸大为“模棱宰相”。实际上,他智超俗,才出众,有见地,又大度,众望所归,被喻为霜天雄鹰,在朝臣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并非是一个特会打太极、踢皮球的圆滑宰相。

在中国的成语典故中,有两则成语与苏味道有关,一则是“火树银花”,一则是“模棱两可”。在处理政务时,他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

据史料记载,苏味道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三度拜相,居相位九年。

他虽然才华横溢,能力也很了得,但出任宰相数年,却不能在朝廷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

他常对人说:“做官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

就这样,虽然跻身政坛,他却“模棱”一生。

苏味道,是一个神童般存在的人物。

据记载,他从小聪颖过人,“幼九岁能属辞”,9岁时即能题诗作文,弱冠之年便金榜题名。20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他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诗歌方面与李峤、沈佺期、宋之问同为中国古代格律诗的奠基人。因此,苏味道可算是初唐文坛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武则天时期,他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武后强权当政时,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神龙政变(705年)时,阿附张易之,贬为眉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于今栾城县苏邱村。

他的文采,可见于公元701年正月十五日,苏味道等赋诗咏夜游之盛。

《大唐新语》卷八:“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驰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味道诗曰:……利贞曰:……液曰:……文多,不尽载。”所载苏味道诗为《正月十五夜》,郭利贞诗为《上元》,崔液诗为《上元夜六首》其三。据陈冠明《苏味道年谱》所考,诗当本年正月诸人在洛阳所作,从之。按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系其代表作。《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六方回评:“味道,武后时人,诗律已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冯舒评:“真正盛唐。《品汇》所分,谬也。”

由于处于武则天时期,苏味道与汝州温泉关系匪浅。

要想了解温泉,就绕不开一代女皇武则天。因为在温泉镇的民间传说中,武则天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曾三次来汝州温泉洗浴,但前两次她都只能算配角,是由其老公唐高宗“偕同”而来的。

温泉镇因神泉而名扬天下,唐朝时名温塘,亦称汤王街。境内有九龙山、銮驾山、牛涧河、涧山水库(古广成泽)等名山胜水。遗有“温泉八景”(流杯亭、汤王祠、武后池、吕祖阁、黄牛涧、温凉盏、白龙泉、銮驾山)。它东临汝水,西掖广成,南瞻伏牛,北望嵩岳。正北4公里的官庄有洛(阳)界(首)公路、洛阳至上海的高速公路与焦枝铁路并行,交通便利,山川秀丽,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温泉的拂晓,无数的泉眼在哗哗啦啦的吟唱中涌出热腾腾的温汤,缭绕的热气团团升天,使整个镇子沐浴在云蒸霞蔚之中。远观温泉上空那时隐时现的热气,如春雨初霁;袅袅婷婷似仙女浴波,令人神往。这一奇观被称为“温泉晓霁”,列为汝州八景之一。

洛阳是中国历史绕不开的一座城市。作为古都洛阳的“配套设施”,广成泽和温泉是与洛阳“捆绑”在一起的,是一处绕不开的存在。洛阳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时候,温泉开始兴盛。公元637年,李世民驾临洛阳,“改洛州为洛阳宫”,到广成泽打猎,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到唐高宗、武则天时代,中央机构长期在洛阳办公。这段岁月,是汝州温泉历史上最辉煌多彩的时期。

公元700年春天的一天,武则天第三次来到汝州温泉,不同于前两次陪同高宗,这次是作为统治者、作为主角来的。当时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她下令掘大池,建亭阁,仿效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命文臣围池而坐,羽杯流转,在谁面前停下,谁就举杯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庆贺嵩山封禅成功,天下太平。这项风雅盛事持续了三天,事后,武则天将这些诗篇汇编成《流杯亭侍宴诗》,命凤阁舍人李峤作序,秘书丞殷仲容书丹,刻石立碑于池侧,是为“武后碑”,与“流杯亭”“武后池”一起成为汝州温泉的风景。

而在当时赋诗的文官中,苏味道就是其中之一。

苏味道写的诗名为《初春行宫侍宴应制》:

温液吐涓涓,跳波应急弦。

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恰,宸章七曜悬。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显然,这首诗是奉承之作。诗以温泉跳波歌唱起兴,赞美了武后高贵显赫的地位,用“圣酒”“宸章”“七曜”“钧天”作赋,盛赞武则天极尽巴结之意。

这由不得他。

据史料《唐会要》记载,整个唐朝,从唐高祖李渊算起,到唐哀宗李祝大唐衰亡,历经209年,共有21位皇帝,前后共有524位宰相为皇上殿前效力。其中就数武则天使唤的宰相最多,高达78人,几乎占了唐朝全部宰相人数的15%。

倘若从唐高宗时,这位武皇后享有“决百司奏事”(实际上掌控大唐政权)算起,到中宗被废,睿宗时垂帘听政,直至自己临朝称帝,那么武则天在这前后50多年中,共用了163个“内阁总理”,占到了唐朝全部宰相人数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在武则天任用酷吏实施特务统治期间,宰相被贬斥和被杀死的占了十之六七。

《资治通鉴》中记载:“太后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苏味道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杀戮成灾,人人自危的恐怖环境中,要想不“模棱”,确实得先摸摸自己的脑袋长结实没有。

所以,他作品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为仕途服务的,不是应制诗,就是酬答诗。换言之,他的诗歌创作只有两个目的:要么是给皇帝拍马屁,要么是和同僚拉关系。

尽管他“模棱”,但他的诗清奇秀丽,妖而不艳,特别是他的咏物诗,堪称一绝。主要代表作品有:《正月十五夜》《咏虹》《单于川对雨两首》等。

同时,在中国的成语典故中,有两则成语与苏味道有关,一则是“火树银花”,一则是“模棱两可”,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火树银花”出自苏味道的著名诗作《正月十五夜》。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唐代君主中最会享受的皇帝莫过于唐睿宗。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他一定征用大批人力物力,张灯结彩隆重庆祝。长安城中不仅要扎起高达二十余丈高,号为“火树”的灯柱,并且还要点燃五万多盏彩灯,通宵灯火齐明。元宵节前后三天,城门大开,夜不戒严,君臣同乐,普天同庆。

面对这样热闹非凡的情景,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写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全诗用简洁精当的语言,将长安城元宵之夜歌舞升平,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兴会淋漓的情景描绘得细致入微,状物传神。苏味道的这首诗与后人苏轼的《守岁》、以及王安石的《元旦》,均被称为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描写民俗节日的名篇经典。

而“模棱两可”则典出《旧唐书·苏味道传》。“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苟度取容而已。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

这里说的是武则天圣历年(公元689年),苏味道升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苏味道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台阁历来的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虽说出任宰相数年,但他却不能在朝廷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

何谓“棱”?一根方柱有四棱,“摸棱”就是说用手摸任何一棱,皆可同时摸到方柱的两面。后人将“摸棱”演化为“模棱”。苏味道要人“摸棱持两端”,就是为人做事左右逢源,对待问题不置可否。

为官处事“模棱两可”,苏味道常为后人所诟病,并且对其本人鄙夷不屑。其实,他的这种处事方法,其中确有难言之隐。

据史料记载,苏味道是通过科举乾封进士而步入官场的,他曾被三度拜相,居相位执掌朝政九年。单从这一点来看,苏味道就不是等闲之辈。因为,按照唐制选拔宰相其程序是相当严格的。从武则天的统治至终唐之世,选拔宰相主要是依据科举制度。士人在取得进士出身之后,还必须经过严格的吏部考试方能做官。只有通过层层筛选,经过各级职位台阶的锻炼,具备了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任职后又能经受住皇帝检验的官员,才能够成为宰相,作为皇帝的辅弼。

据此而论,苏味道官至宰相绝非是平庸之辈,况且从他的诗文才气来看,也并不是酒囊饭袋,可为什么落了个碌碌无为的“模棱宰相”之名呢?

苏味道任宰相的那个时期,正值武则天执掌天下。用柏杨先生的话来说,“南周王朝是一个赤裸裸的特务政权,建立在酷吏主持的诏狱系统之上,名义上是武则天在统治,实际上是酷吏集团在统治”(《中国人史纲》)。处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加上身边有一群受主子驱使,叫咬谁就咬谁的疯狗,“其时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谈;官员入朝,常密遭逮捕,家中再也不知道消息,因此官员入朝,即与家人作别:‘不知复相见否?’”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宰相陪在封建帝王的身边,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

所以,依附于他人,不仅会失掉独立的人格,而且在道德上也难守节,沦为奴才也是势所必然。

由于勤奋好学,苏味道在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进入官场,第一份官职是咸阳县尉。

当时,史部侍郎裴行俭极为欣赏苏味道的才华,在奉命征伐突厥时,向朝廷推荐苏味道,让他随军担任“管记”,相当于一个秘书,负责撰写书令、表启之类的文字。一次,唐中宗的一位妃子的父亲裴避道忠心担任左金吾将军时,拜托苏味道写一篇谢表。他一气呵成,此篇文笔华丽,结构严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苏味道文章写得棒,又有在边境磨练的经历,武则天上台后,对苏味道进行了提拔重用。短短几年下来,苏味道升迁频繁,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等职。694年,苏味道被提拔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在唐朝,凤阁鸾台平章事指的就是宰相,为正三品,掌握的权力很大,主要是参与军、国大政方针及决定官吏任免,甚至是皇位继承人选。

这是苏味道第一次担任宰相,当年他仅46岁。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好景不长,第二年,苏味道就因为得罪了武则天,与另一位宰相张锡双双被革除官职,关在监狱里。武则天还派人到监狱里观察他们。张锡表现得从容自如,完全没有阶下囚的感觉;苏味道是第一次坐牢,表现得忐忑不安,连饭都吃不下……于是,武则天便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去,将苏味道贬为集州刺史,不久复召为天官侍郎。

698年,武则天第二次将苏味道任命为宰相。

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家国大事,是百官之长,位尊权重,理应经常向皇帝建言献策,尽到一名宰相的职责。前面提到的唐朝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姚崇等人,无不如此。房玄龄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时,就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劝谏李世民不要征伐高丽,不要平庸之辈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鉴于前车之鉴,苏味道从来不向武则天提意见和建议,更别说劝谏了。

与初入官场时的偶露峥嵘相比,现在的苏味道越来越“油腻”“圆滑”,老于世故。他经常对别人说一句话:“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这是说,在处理事情时,一定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否则的话,如果处理错了,必然会遭到追究责任。只有决断时态度模糊,别人才不会抓住小辫子。

这句话太有名了,以至于人们干脆给他贴上标签,戏称之为“模棱手”或者“苏模棱”。后来,这句话又衍生出一个成语“模棱两可”。直到如今,我们许多人仍经常使用这个成语,却不知道它是苏轼的先祖苏味道创造出来的。

尽管精通为官之道,还总结出来了经验教训,但他的官场之路还是走得不够顺利。

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阳紫微城,发起了著名的“神龙之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并将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诛杀于集仙殿。事后,武则天将皇帝宝座还给李显,是为唐中宗。唐中宗清除张易之残余势力时,将苏味道当作张易之的余党,将他贬为眉州长史,随后迁为益州长史。

苏味道在离开眉州前往益州就任的途中,因为年老力衰,舟车劳顿,病逝于路上,享年58岁。唐中宗看到苏味道当了37年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追封为冀州刺史。

在初唐时期,苏味道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诗坛的“文章四友”,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文学天赋是相当欣赏和推崇的。

说来有趣,“文章四友”中苏味道是文学名士“三苏”的先人,而杜审言是诗圣杜甫的祖父,真可称得上是“诗书继世长”。

苏味道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他第二个儿子苏份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子承父业做官,而是迁居到了现在的四川眉山娶妻生子,而他便是四川苏氏的祖先,苏轼便是他的第九代子孙。虽然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但是对于他的祖籍也就是栾城也没有忘记,他经常在文章或诗词上署名“赵郡苏轼”,死后在墓志铭上写有“苏自栾城,西宅于眉”的字句。

据说,他自小便是一个异常温顺的人,他的弟弟经常要他为自己办一些事情,一旦苏味道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他便会毫不留情对他一顿臭骂。但是苏味道也不朝他发脾气,一直都是嘻嘻哈哈的样子,好似骂的不是他一样。性格如此温柔之人,实在是让人感到诧异。

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

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他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全唐诗》录其诗十六首。

虽然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是在政治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即使做到宰相的位子,凭借的也不是他治理政事方面的才能,而且为了在官场上不得罪那些权贵,惹上不必要的灾祸,他还练就了一幅“百毒不侵”、处事圆滑的本事。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之所以“贵”,实在是物以稀为贵呀。简单来讲,就是苏味道终生追寻: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决断地太清楚和明白,如果处理不当,便可能惹上麻烦,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到自己的错误便行了。

正因为他这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他的一生,便有“模棱两可”来定义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