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州市公安史上,曾经有一位特殊的共产党员,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加入警察队伍,后随军南下,参加解放武汉战斗。解放后,又被下放劳动改造,无怨无悔,回到家乡埋头耕读,平反后,毅然奔赴工作岗位,任劳任怨,塑造了壮丽、辉煌、无悔、踏实的一生。他就是曾被人人敬仰的公安系统民警———董毅志。
董毅志
董毅志,男,汝州市大峪镇袁窑村人,生于1930年5月,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军陆军第十五军共产党人开办的学生训练班,一年学业结束后,回到临汝县城,先后在临汝县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及县师附小学读书,考入初中后,因县城解放而辍学。
1947年,社会动荡,无学可上,跟随董逢甲(曾任临汝抗日独立团大峪区干队队长,后任临汝县人民医院首任院长)在大峪镇范庄村读私塾。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解放战争的烽火在原临汝县大峪镇点燃,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吹响。
1948年7月,正在读私塾的董毅志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投笔从戎,只身参加了革命。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刚踏进共产党的队伍大门,组织上看他机智灵活,年轻有知识,且革命意志坚决,认为他是可塑造培养革命骨干的好苗子,就把他派送到临汝县地方速成干部学校参加学习培训。一星期后,分配到临汝县公安局秘书股工作。
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由于董毅志成绩突出,被上级公安机关领导看重,又被调到许昌地区公安处工作。之后,他先后到鲁山县豫西行署公安处保卫干校、开封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社会保卫干校”(即现在的河南警察学院)工作和学习。
在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警察力量组建之初,公安队伍和军队同属于一个序列,公安民警和现役军人有同样的身份。
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战争进入后期。遵照上级指示,董毅志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总队第一师挥戈南下,参加解放武汉战斗。
此时,董毅志已经是解放军队伍里的连职干部。
1949年5月16日,他随队伍进入武汉,参与对武汉警察局第十一分局进行军事管制,被组织上任命为“国民党特务人员悔过登记处”主任。在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接受新的任务后,董毅志听从组织分配,及时调整思想,全身心投入到武汉地区特务人员悔过登记的艰巨任务中。他带领所属部下,夜以继日的整理名单,登记造册,并把所列管的人员一一对照,熟记于心。一次,一名被列管的敌特分子企图蒙混过关,被董毅志当场识破,揭穿其阴谋,原形毕露,上级领导对董毅志细致入微的工作大加赞赏。
由于董毅志扎实的工作,使暗藏在武汉市的国民党特务人员根据其罪行情节,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期间,董毅志还兼任武汉市“清剿十一队指导员”,担任过江汉区公安局户籍干事、户口科科长等职。
1959年1月,由于受当时政治斗争的影响,董毅志同志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湖北省黄陂县农村“改造”,与当地一家农户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默默无闻的在偏僻农村度过了两年艰苦的岁月。
之后,董毅志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临汝县大峪镇袁窑村,与村民们一起农耕炊火,重新开始了基层农民的生活。
由于心中装着党和人民,董毅志毫无怨言,相信总有一天党组织会澄清事实,给自己一个公道的结论。
在老家袁窑村生活的十八年中,董毅志和村民们一道,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开荒种田,精耕细作,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
他的祖上是中医世家,在生产劳动间隙,他潜心学习研究医学理论,为患病的乡邻义务问诊施药,救死扶伤。由于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不懈的努力,董毅志成为董氏祖传第七代中医世家的继承人之一。
1978年,董毅志被平反,他被召回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复职。
不久,由于思乡心切,他向上级组织部门申请,调回临汝县公安局,先后在预审股、看守所等单位工作。1986年12月因病在汝州市公安局离休。修养一段时间后,身体逐渐恢复。他又被返聘到公安局继续工作,担任看守所和拘留所的狱医,直到1996年退出工作岗位。
他曾被公安部授予“二级金盾”勋章。
笔者1988年进入汝州市公安局工作,在拘留所岗位上,有缘与董毅志老前辈结缘,那时,因为董毅志负责看守、拘留两所在押人员的疾病治疗,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其董医生,在工作闲暇之余,不断交流畅谈。
董毅志性格耿直,与人说话快人快语,声如洪钟,从不拖泥带水,可能是一生职业生涯造就了他直爽的脾气和倔强的性格。对看不惯的事情,当面指责,从不留情。
他爱憎分明,对阶级敌人和犯罪分子恨之入骨,对患病的在押人员却恩爱有加。在负责拘留和看守两所在押人犯的疾病健康工作中,每逢遇到有人在监房里发病,总是仔细询问病情,认真施治,将药物按每顿服用量包好,亲自送药到监房门口,对患病的在押犯反复交代服用方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在押人员中有对抗改造,逃避惩罚的顽固分子,他们利用一切手段,制造出狱的机会,逃避打击,以绝食、自残等方法抵抗。遇到此类情形,董毅志有一套专门对付的办法。对于绝食的,时刻关注辨别其真伪,他对我们看守人员说,绝食七天为极限,如果继续不进食物,就会指导我们将绝食者抬出监舍,他把准备好的半盆稀饭端到跟前,强行对人犯灌食。把软管从鼻孔插进胃里,用大号注射针管抽满稀饭,往胃里推送。时间一长,我们也都学会对付制服绝食的人犯。监房里,绝食抵抗改造的人犯逐渐减少。
有些人犯吞食异物,比如玻璃、铁钉之类物品。因为董毅志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了解人体功能,就会让我们从市场上买来韭菜,在开水里煮熟后,强令人犯吃下,一天后异物就会连同韭菜随大便排出,确保肠胃不被利器划破,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董毅志身高1.82米,爱好广泛,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喜爱体育运动,尤其对篮球情有独钟,每逢空闲时间,就会看到他在篮球场上穿梭,敢和年轻人一拼高低。
早在武汉公安局工作期间,他就代表武汉市公安局和湖北省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体育运动会篮球比赛,曾获得三枚金牌,被评为乙级运动员。1963年,身为大峪公社袁窑村村民,他积极报名,代表临汝县篮球队参加洛阳地区篮球赛。
在“文革”期间,由于大峪公社和交界的禹县鸠山公社部分群众产生矛盾摩擦,为了使两地群众和谐相处,政府部门组织大峪鸠山两个公社的友谊活动,身为农民的董毅志带领篮球爱好者,组成大峪公社篮球代表队,与鸠山公社代表队展开友谊赛,最终使两个公社的群众握手言和。友谊赛后,由于矛盾化解,大峪公社被授予“全国先进体育公社”荣誉。
据董毅志后代介绍,无论在袁窑村老家生活或者在汝州城区生活期间,由于董毅志心怀宽阔,乐善好施,凡到其家里求医者均分文不收。
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屯镇一位农民患病难愈,多方打听,敲开了董毅志家的大门,手提一大包土特产和礼品,请求为其把脉施药,他看到后,拒绝出诊,在病人再三恳求下,他将药品包好,连同一大堆礼品一并推出家门,还当场对其严厉地指责一顿,声明以后不再接待那位患者。患者虽被训斥,却感激涕零。
董毅志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的一生,投笔从戎,经历了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饱受了“莫须有”的人身摧残,阴差阳错被下放农村参加劳动;回到阔别多年的山区家乡后,矢志不渝,潜心学习研究中医术业;被平反后,又义无反顾地投身挚爱的公安事业。面对持枪敌人和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毫不退缩,爱憎分明,遇到病难患者时侠骨柔肠。他为和平年代的社会治安稳定默默奉献,无论在他经历的何种时代和社会环境下都保持自身清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植其心,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0年7月14日,董毅志走完了光辉、坎坷的一生,长眠于汝州大地。
董毅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坚毅果敢,矢志不渝。
(本文素材由董毅志同志女婿李斌提供,并参考汝州公安史志等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