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亚萍 通讯员 张亚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推动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打下更好基础的关键时期。2021年,市残联将继续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以带领残疾人共创美好生活为目标,以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好残疾人事业新局,共绘残疾人幸福蓝图,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增收方面,继续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让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创业免费培训,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积极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等,让广大残疾人体面就业,稳定增收。
在强化残疾预防、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方面,加大残疾预防人才培养、设施设备和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广泛开展相关工作,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计划。
在巩固特殊教育发展基础、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方面,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发展特殊教育,通过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落实好相关政策。
在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强化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加大残疾人托养服务扶持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多元化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促进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在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方面,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阅读推广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扶持特殊艺术团体建设和创作演出,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方面,将继续摸排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残疾人家庭实际需求,不断改善残疾人居家无障碍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在开展志愿者助残服务方面,加强志愿助残服务制度化建设,积极搭建志愿助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志愿助残服务机制,促进志愿助残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和有效化。
在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方面,继续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不断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并加强自身建设,依法依章程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把党和政府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实实在在传递到残疾人及其亲友身边,把残疾人更紧密更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在强化信息化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大数据方面,认真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工作,建立全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信息数据的应用转化机制和动态更新机制,加强完善残联互联网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务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