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在市区照顾小孙子的李姣兰一回到老家温泉镇冯店村,就来到南屋婆婆的遗像前,边鞠躬边自言自语:“娘,我从城里回来看你了……”一语未了,泪水就夺眶而出。尽管婆婆已离开3年多,但在李姣兰心里,婆婆一直未走,仿佛昨天她还推着婆婆在村边转悠。
2011年腊月十八,曾患有高血压的婆婆突发脑溢血,正在临汝镇打工的李姣兰闻讯后赶忙和丈夫一起把婆婆送进了医院。由于病情危重,婆婆随即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李姣兰的丈夫宋东京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老母亲突然重病,使得他精神几近失常。李姣兰一边安慰丈夫,一边昼夜守在病房外。8天后,当别人都在准备过年时,医生给婆婆下达了病危通知,说老人已没有抢救的希望,让他们拉回去准备后事。一家人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后,李姣兰和丈夫含泪把老人拉回家。
要强的李姣兰怎么也想不通,平时身体还算不错的婆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昏迷不醒的“植物人”?她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娘一天不断气,就要好好照顾她,这样娘就有醒过来的可能。昏迷在床的婆婆除了呼吸之外没有任何知觉,每天要输液五六瓶,从上午一直滴到深夜11点多。不仅如此,每隔4个小时,还要用针管喂流食,补充营养。李姣兰婆家姊妹5个,大哥和3个妹子都在外地上班,丈夫也在水泥厂上班,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为专心在家照顾婆婆,李姣兰辞掉了工作。婆婆大小便失禁,她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换洗衣服;婆婆有时候出现便秘,她就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点小心翼翼往外抠。为让婆婆的营养跟上,她还专门买了一台果汁机,想着法子让老人改善生活。在李姣兰的精心照顾下,半年之后,曾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婆婆竟醒了过来。虽依旧瘫痪在床,但婆婆慢慢地竟可喂着吃东西了。为让婆婆坐起来,她每次都用力抱着婆婆,慢慢把她扶起来,老人的口水常常流她一肩膀,她也从不嫌脏。天气好的时候,她常用轮椅把婆婆推到村子里转转,散散心,呼吸呼吸清新空气。转累了,就把婆婆带回家,让老人看着电视,她借机给老人洗脚、剪指甲,给老人擦洗身体,把老人打扮得精精神神。
“俺娘得这病醒了之后,虽不会说话,但心里很清楚,看到我为她忙里忙外,常常拉着我的手摇摇再笑笑,这就是感谢的意思。伺候老人时间长了,老人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小小的动作,我都知道她想干啥。”李姣兰自豪地说。为照顾婆婆,原本爱跳广场舞的她,连站在门口和街坊邻居拉家常的工夫也没有了。长时间的劳累,使得李姣兰的眼睛过早地花了,身体也越来越瘦弱。
李姣兰精心伺候婆婆的事迹传到四邻八乡,方圆左近的好媳妇好闺女都来找她取经。一次一个慕名前来的好闺女在亲眼目睹了李姣兰扶婆婆起身,被婆婆口水浸湿肩膀的景象后,连声赞叹:“能这样伺候婆子,不亲眼见真不敢相信,以后得向你好好学习!”
2014年农历三月十四,婆婆安详离世,临终时老人紧紧拉着李姣兰的手不愿松开,老泪纵横。那一刻,李姣兰也禁不住失声痛哭。
“俺娘虽然走了,但孝敬老人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之所以能够孝敬老人,与我小时候受到俺父亲的影响有深深的关系。老父亲今年已经96岁了,身体一直很好,他从小就教育我要与邻居和睦相处,要孝敬老人。俺父亲对俺奶奶、老奶奶都很孝顺,老奶奶活了100多岁。嫁到这里后,婆婆对俺爷爷奶奶也很孝顺。我的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现在都已成家立业,他们从小受我们的影响,很孝顺我和俺当家的。儿子每次从城里回来,都要拿着礼物先到他奶奶的遗像前磕个头,把礼物给他奶奶摆上。我现在在城里照顾小孙子,二儿媳对我也很好,每次都把牛奶、饼干硬往我手里塞,逼着我吃,怕我饿着,怕我太累。小孙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我拿东西吃。”李姣兰说着说着,高兴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