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换届以来,汝州市作为河南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1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坚持及早谋划、提前研判、逐村分析、全程把关,总体实现了“六好”的换届目标,选出了一批组织满意、群众拥护、能力过硬的村级带头人队伍。
坚持“三全”,拧紧责任链条。一是党委把脉“全过程”。先后召开4次市委常委会、14次专题工作会,研究推进村换届工作。在制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时,对人选负面清单、年龄学历要求等逐项研究、逐人讨论,增强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县级干部“全上阵”。推行县级干部联乡包村制度,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三包责任”,当好“两个组长”,49名县级干部挂帅,任21个督导指导组组长、副组长,集中开展11轮次督导,重点推动5项18类具体任务落实。三是乡镇干部“全参与”。全市21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185名包村科级干部逐一递交换届“军令状”,逐村成立工作组,全程驻点指导。建立乡镇干部换届实绩档案,全市462名包村干部、1800多名工作人员同步推进政策宣传、选民登记工作,确保换届政策家喻户晓,增强选民参加选举的主动性、自觉性。
聚焦“三严”,精准有序推进。一是严格摸底排查。连续印发16期《工作提醒函》,督促提醒县级干部投入人选摸排研判、矛盾调解化解、离任村干部访谈等具体工作。二是严格审查把关。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审查制度,制定3日严审快批办法,明确规定完成村级离任审计、候选人预备人选乡村两级审查后,再进行县级资格联审,严防“带病”提名,累计取消142人的参选资格。如王寨乡党委在分析研判某村意向人选时,掌握李某上世纪80年代有在新疆服刑的线索后,立即与当地法院反复核实后,及时将其排除在党委意向人选之外。三是严格标准程序。坚持“五统一”,大会选举做到“五必”,确保法律法规不变通、政策执行不走样、程序环节不出错。围绕选委会推选、候选人产生、投票选举等10个关键环节,制作《村(居)委会换届选举负面清单》,实时发出工作提醒26条,确保换届工作不走弯路,各项程序依法进行。
突出“三提”,增强工作质效。一是提高参选比率。实施“三包四盯”工作法,有效提升了党员、群众参选率和换届工作把控度。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党员参与率90. 7%、村(居)委会换届群众参与率89%,明显高于上届。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做好选民登记,同时运用网络视频技术,采取手机视频投票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参与率低的难题。二是提优换届环境。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并把监督检查贯穿全过程各环节,纪委、公安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行为的通告》,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行为依法打击。全市先后警示谈话15人,行政警告1人,拘留2人,党纪处分2人,确保了换届公正公开、风清气正,如小屯镇东村村民魏某在换届期间,不听政策解释、自以为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以赴京越级访干扰要挟正常换届选举,被小屯镇派出所第一时间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三是提聚共识合力。坚持“先整顿后换届”,落实“一村一策一专班”,采取下沉机关党员入村帮扶等办法,全力排查化解矛盾。针对退转干部,通过精准设岗、搭建平台、落实待遇等方式,因人制宜转任一批、开发岗位分流一批、自治组织吸纳一批,妥善安置离任村干部。如平顶山市人大代表、小屯镇范湾村原支部书记贾根玉主动退职后,被聘请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顾问,继续带领群众不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目前村集体筹建的30个香菇大棚即将完工。
着眼“三重”,巩固换届成果。一是重干部素能提升。抓实新任村干部培训,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主题开展新一届“一肩挑”干部集中培训,结业前提交“任期十件实事”。培训实行闭卷测试,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持证上岗,对不合格的9名支部书记进行“回炉”培训、专项补考,切实提升政治意识、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如小屯镇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邀请平顶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并赴宝丰、郏县村集体经济示范村观摩学习,树立了鲜明工作导向。二是重配套组织完善。逐一出台关于村(居)务监督委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推选工作的专项实施方案,严把人选资格,一把尺子量到底。指导健全村(社区)共青团、妇联等配套组织,同步推进“一约四会”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奠定基础。三是重制度机制建设。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厘清干部职责权限,解决“一肩挑”后权力集中的问题;制订《农村发展党员回避、预审、备案及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相关制度文件,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党员年龄偏大、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建立村干部调整县级资格联审常态化制度,严防村干部“带病上岗”,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汝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