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看柳浑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5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1-12

云卷云舒看柳浑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们与柳浑比,都是有些俗气的人。”这是当时名家对他的评价。

“人可杀,头可断,不让说实话办不到。”这是他面对强权刚正直言的内心表达。

他原名叫柳载,因名字被叛贼污蔑,请求德宗皇帝改名为柳浑。

柳浑出身名家,为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之后,系出河东柳氏。唐代文豪柳宗元是柳浑的“从孙”,他曾为从祖柳浑立传,撰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柳宗元可谓是钦佩不已,他在《柳浑行状》中,对从祖柳浑的高风亮节和清正廉洁大加赞赏。

据《柳浑列传》(《唐史》)记载:“性节俭,不治产业,官至丞相,假宅而居。”柳浑在朝为官,不置家产,虽然身居宰相高位,仍是“假宅而居”,可谓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骨铮铮,傲骨嶙嶙。

柳氏家风,道德传家,诗书立世,这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子孙。

柳浑功在千秋,泽被后代,其直系子孙数以万计,分布在江西宜春、上栗、武宁及湖南、湖北等地。其中江西武宁有“柳山”“柳浑精舍”等名胜古迹,江西宜春有柳浑墓,江西万载、上栗等地,都有柳氏宗祠。

这就是柳浑,遭贬罢官,仕途坎坷,但他淡然处之,坐看云卷云舒。

静静地等待一切的发生,顺着历史的长河漂流而去。

柳浑(714年-789年),原名柳载,字夷旷,一字惟深。生于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梁城乡思义里。

他的命很苦,幼时便成为孤儿。当时有巫人给他看相说,“此儿相贱,且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意思是说:“这个孩子的命相很不好啊,是短命相,若能学佛修道,可以免于早死。”家人听后,大惊失色,决定按照巫师的点拨,让孩子进佛道之门,以保全性命。

但柳浑不信邪说。他愤然表示:“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如速死。”以“不让我读书达理,明圣贤之道,而去做一名江湖术士,不如早点死了”来表明心志。

从此,柳浑发奋苦读,坚持不懈。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唐天宝初,金榜题名。后来官至宰相,可谓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假宅而居”,仍然租借房子,可谓世所罕见。作为宰相,俸禄不低,家族子弟,遇到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及至去世,却一贫如洗,没给子孙留下什么豪华别墅与丰厚产业。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柳载(在叫柳浑之前)登进士第,任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县尉。唐肃宗至德(756年—758年)年间,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任命为判官,后迁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司马。

柳载曾一度弃官隐居武宁山。不久,被召回朝廷,拜监察御史。柳载生性放旷,不愿在朝廷做事,想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其后任殿中侍御史、知江西租庸院事。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魏少游镇江西,柳载任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开元寺僧与酒徒夜饮,失火,却归罪于守门人。人均知此系一冤案,不敢言。惟柳载与同僚崔祐甫为守门人鸣冤。自此,他以公正闻名当时。大历六年(771年),路嗣恭接替魏少游,又任命柳载为都团练副使。大历十二年(777年),柳载出任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刺史。

大历十四年(779年),崔祐甫入朝为相后,推荐柳载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回朝后,加朝散大夫。又转任左庶子、集贤殿学士、尚书右丞,后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官右散骑常侍。

“奉天之难”时,唐德宗李适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柳载则隐匿于终南山。叛将朱泚以同平章事(宰相)官职相诱,柳载死活不肯答应。随后,柳载历经艰辛,十日之后才抵达奉天行在。后又随德宗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

李晟收复长安后,柳载随德宗回朝,他对德宗说:“顷为狂贼点秽,臣实耻称旧名,矧字或带戈,时当偃武”,于是请求改名为柳浑。

从此之后,他以柳浑之名行走江湖。

柳浑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一次,一位当朝权臣讨厌柳浑的直言不讳,妨碍了他的为所欲为,于是捎话给柳浑,让他说话收敛一点,口下留情,可以确保高官厚禄长久,否则下场可想而知。柳浑对这位权臣的警告,并不买账,回话说:“人可杀,头可断,不让说实话办不到。”

果不其然,不久,柳浑被免去了相位……

贞元元年(785年),柳浑被拜为兵部侍郎,获封宜城县伯。

贞元三年(787年),柳浑以本职(兵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出任宰相。一次,德宗命玉工制作玉带,误伤一锷(犹今之带扣版)。工人害怕,至市上买他玉补上。德宗一看,不是同类,认为有欺君之罪,欲将玉工处死。柳浑说:“以法律,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由于柳浑执法公正,玉工杖打六十,得免一死,其余工人也被释放。

韩滉自镇海军入朝,德宗委以重任。朝臣虽有议论,均未直言。韩滉事无巨细,一概过问。有时竟超越自己职权以外。柳浑虽为韩滉所推荐,但也厌恶其专政,对韩滉说:“先相国(指韩滉之父韩休)因处事偏激,不一年而去任,今公奈何又蹈前非。”

韩滉悔恨,其威稍减,自此收敛。

后来,德宗听信大将马燧等人的建议,与吐蕃订盟约于平凉(今甘肃省辖县)。有人认为,此约可保百年无事。而柳浑却跪谏说:“吐蕃人面兽心,不可信。”德宗变色说:“浑,儒生,不晓边境之事。”果不出浑所料,夜半,邠宁(今陕西省彬县)节度使韩游瑰飞奏朝廷,告知吐蕃背盟,“将校皆覆没”。次日,德宗慰勉柳浑说:“你是一儒士,竟知万里以外的敌情,可嘉。”自此对柳浑骤加礼遇,在随后与宰相李泌的谈话中,甚至想将“刑法委浑”。

当初,柳浑与张延赏一同出任宰相,柳浑在议事时,屡次与张延赏产生分歧。张延赏让亲信对柳浑说:“相公是有德望的老臣,只要在朝堂上少说话,宰相之位便可保长久。”柳浑说:“你替我向张公道歉,我柳浑的头可以被砍下,舌头说话却是不能禁止的。”

自此以后,两人便互生嫌隙。德宗喜欢斯文儒雅、不露锋芒的人,但柳浑朴实而正直,轻率而简易,举止随意,在德宗面前还常说俗语。德宗积累不满,打算将柳浑贬为王府长史,经李泌劝谏,德宗才将他罢为右散骑常侍(一作左散骑常侍)。

柳浑有文集十卷,今已佚。《全唐文》录其文一篇:《请禁田季羔货宅奏》。《全唐诗》录其诗一首:《牡丹》。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这是柳浑吟诵的《牡丹》诗。

牡丹,花色艳丽,朵大而香,品种繁多,富丽堂皇,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被誉为“花中之王”。历史上,牡丹最初是一种药材,南北朝时期开始作为观赏花卉,在盛唐时期,牡丹一举成为“国花”。

宋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是牡丹地位提升到顶峰的重要时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王侯家为牡丹贫”。最贵的姚黄魏紫,一株可以卖到数万钱,各路富豪不惜血本,竞相买花争艳。

牡丹开于暮春初夏时节,此时已百花开尽,使得牡丹更加突出。由于牡丹的崇高地位,关于牡丹的诗词特别丰富,也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语句。而柳浑吟诵的这首《牡丹》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在唐朝,一株牡丹价万金,不是富贵人家,是不敢轻易花钱买的。所以,他由于囊中羞涩,十分无奈。然而,等到看到了牡丹,他才发现,其实牡丹也不过如此,跟戎葵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其实,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他是给自己找个没钱的台阶下,另一方面,也是在讽刺那些为了牡丹不惜一掷千金的土豪。

历史长河中,宰相不计其数,留名千古者,不乏其人,遗臭万年者,也不在少数,更多的却是平平庸庸,无所作为。唐朝柳浑,却是一位留名千古的宰相。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不信邪说,发奋读书;他清廉正直,威武不屈,实让后人钦佩。

其“从孙”柳宗元评价他:惟公质貌魁杰,度量宏大,宏和博达而遇节必立,恢旷放弛而应机能断。其居室,奉养抚字之诚,仪于宗戚,而内行著焉;其莅政,柔仁端直之德,洽于府寺,而外美彰焉。凡为学,略章句之烦乱,采摭奥旨,以知道为宗;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恣肆,以适己为用。自始学至于大成,耽嗜文籍,注意钻砺,倦不知游息,威不待榎楚。儒言雅旨,夙有闻知。《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惟公致君之志,孜孜焉不有怠也;立诚之节,侃侃焉无所屈也。故处心积虑,博蹇之道,表于朝端;弼违释回,朴忠之诚,沃于帝念。内有敢言之勇,进当不讳之明,用能直道自达,而无罪悔者也。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待禄而饱,佣室而安,终身坦荡,而细故不入,其达生知足,落落如此。

柳浑与人交,以真诚相见。勤俭,不谋私利,不置产业。贞元五年(789年)二月初五(3月6日),柳浑病逝于长安昌化里的家中,享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柳浑与李岘等共三十七人得以绘像凌烟阁。

这就是柳浑,笑看风轻云淡,醉望人间情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浸在风轻云淡里,才发现,他是那一缕唐诗中最美最真的从容。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