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欣,林歌,华泽,你们三个不要再跑了,抓紧进教室,其他的同学马上都来了,咱们准备上课。”11月1日,细雨霏霏,群山深处的大峪镇青山后村小学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这个只有9名学生的学校即将开始下午的课程,唯一的老师张青云一边招呼在校吃午饭的3名学生进教室,一边打开学校的铁门,准备迎接返校的其他6名学生。
小小的校园外边,就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山路,今年54岁的张青云,37年来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翻越这些山路。
37年的岁月对于她来说似乎弹指一挥间,从豆蔻年华到头发花白,她总是觉得时间太快了,不经意间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
1980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她,回到偏僻的家乡玉皇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5年之后,结婚后的她来到了青山后村,继续做小学五年级毕业班的全科教师。“那时候学生有七八十个,6位老师,虽然都是窑洞,但觉得很热闹,学生学习也可搁劲。”张青云回忆说。一个月有八九块钱的工资,村里还给记着工分,张青云觉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后来学生越来越少,到2000年的时候只剩下了三四十个学生,青山后小学被撤并到5里之外的刘何小学,只保留了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也就是从那时起,张青云开始了更远的翻山越岭。
弯弯曲曲的山路,很多地方一边是陡崖,一边是深沟,蛇虫出没。每天早上七点,吃过早饭的她,开始带着十几个孩子手拿棍棒在前面开路走往刘何小学。夏天,蒿草荆棘疯长,每隔十天半月,她都要抽出半天时间,用镰刀割去羊肠小道上的蒿草荆棘,让孩子们走得更安全一些。冬天,大雪封山,她每天都手拿铁锨在前面铲雪,让孩子们手拉手往前走。硕士毕业已经在昆明某银行工作的刘彩霞,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初上学的情景:“那时候觉得张老师个子挺高,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张老师带着我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候还会一边走一边唱歌,很幸福的感觉。”
就这样,张青云一走就是16年。今年春节过后,原先在青山后村小学的那位老师骑车子回家时摔成了骨折,张青云又回到了青山后,成了这里唯一的一名教师。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只有9名学生,只能采用复式教学法。一直担任小学毕业班教师的她,刚开始很不习惯年龄小的学生,但要强不服输的她很快把不同年级的9个学生带出了更好的成绩。
“明年我就该退休了,现在与这9个孩子的感情越来越深。我总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学生还没教够呢。来这里后,身边的朋友都问我着急不,我说有啥着急的,一天说说这个孩子说说那个孩子,很忙很充实。看着我教过的学生很多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特别有一次,我从城里回来,在公交车上碰见一个以前教过的学生,主动给我让个座,那时候感觉这一辈子值了。”张青云说着说着,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