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川镇:擘画乡村振兴多彩新图景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3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2-16

蟒川镇:擘画乡村振兴多彩新图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瓷小镇

火车旅馆摩托越野赛

华予生态园夜景

老驷官骑柳棍(汝州非遗项目)

戴湾张村河畔,新植的翠竹迎风摇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群群白鹅在自由嬉戏;石灰窑村刚刚整修过的一处厂房内,工人正在安装制作假发的设备;牛角岭村西坡,三栋羊舍内,刚刚投放的600余只波尔山羊悠闲地吃草;娘庙村西侧的香菇大棚内,一排排菌袋上,花菇长势喜人;唐沟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现场,村民们依次走到投票箱前,自信而又沉稳地投票……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全国特色小镇蟒川镇,看到这里处处呈现出百业兴旺、创先争优、乡村治理、生态优美、文明和谐的动人画卷。全民奋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浓厚氛围,正在成为云水蟒川冬日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政治领航激发“幸福活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素有“煤海铝山”之称的蟒川镇,昔日曾是我市的资源大镇、经济强镇,但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国家产业转型,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全镇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在新的常态下,破解发展困局,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脱贫攻坚战收官在即,下一步,我们将以民生为本,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位一体,因地制宜,打造亮点,以点带面,让蟒川绽放山水人文之美、厚重历史之韵,让全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蟒川镇党委书记平向阳告诉记者。

“连续干了四届党支部书记的我,今天又实现一肩挑,我对唐沟的未来充满信心,争取在下一个五年依靠两大支柱产业,让唐沟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12月8日上午,望着兴高采烈依次走出会场的村民,蟒川镇唐沟村党支部书记唐建平,满怀信心地向记者描述了唐沟村老百姓未来的幸福生活。

说到唐沟村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唐建平告诉记者,经过村“两委”班子讨论,村里将依托两大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安排村民就业、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振兴唐沟。他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三个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在牛角岭村西坡建设的羊场已购进品种山羊600余只,在罗圈村规划的地质文化村已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在枣园水库西侧规划建设的蒋姑山高端民俗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内道路地基建设。除了这三个与村集体经济有关的项目外,村里利用废弃煤矿办公区招商引进的福建渔网加工厂项目,正在进行合作谈判。“这些项目全部投用后,预计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7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可安排700多名村民就业。”

唐沟村坚持党建统领村里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是该镇政治领航,用乡村振兴激发党建活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牢牢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和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坚持从政治高度和人民立场把握形势、考量问题、深入探究,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在全镇深入实施政治领航工程,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折不扣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产业带动催动“幸福列车”

经济振兴,产业发展是根本的驱动力。

走进蟒川镇,无论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贫困村,还是交通便利的明星村,集体经济亮点纷呈,扶贫产业花开有果,小型家庭产业如雨后春笋,一幅百业兴旺的美图正徐徐展开。

牛角岭村的带贫企业伏牛甘泉水厂内,五六名工人正在忙碌生产,无菌车间旁的空地上,刚刚生产的“牛角岭”桶装山泉水、纯净水,整齐地堆放着,满载桶装水的厢货稳稳驶出厂区。“俺村离城太远了,也没有啥产业,现在好啦,水厂开到了家门口,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上班挣工资了!”47岁的贫困户王应正忙着将生产线上下来的桶装水整齐地摆放到推车上。“以前都是俺们出去找水吃,现在是往外卖水!”王应自豪地说。

从“吃水难”到“卖好水”,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让牛角岭村民彻底改写了命运。牛角岭村的美丽蝶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第一书记李鹏浩记忆犹深。2017年9月,经过多方筹措资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聘请专业勘探钻井施工队在村南侧的河沟打出了一眼深193米的水井。

有了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把废弃的蓄水池扩修并做了防渗水处理,建成一个封闭式大水窖,把井水通过400多米长的管子引到水窖里,并修通了接入各家各户的水管。2018年6月,牛角岭人第一次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2017年,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业,在村子周边山岭上的梯田里种植薄皮核桃500亩,2019年已开始挂果。2019年5月12日,该村的火车旅馆开门纳客,吸引了众多游客,不但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村里生产的农特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牛角岭村畜牧扶贫车间的肉羊养殖项目,目前已存栏600余只。

“薄皮核桃种植项目、肉羊养殖项目、火车旅馆项目等的建设发展,将为牛角岭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冯中苍说,今后牛角岭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致富奔小康将不再是梦。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全村富才算富!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大力提倡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我们村刚好适合发展养殖业,但是群众工作比较难做,我必须先行一步、树立示范,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后,才能有效带动他们。”这是娘庙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焦武现当初发展养牛最朴实的想法。

如今,该村已有30余户村民搞起了养殖业,其中有十几户都是贫困户,仅2019年一年,该村就售出小牛犊30余只,出栏生猪300余头,累计增收近百万元。

散养的柴鸡、鸭鹅在树林下自由追逐嬉戏、觅食。波光粼粼的湖畔,工人们正在建造仿木护栏。起起伏伏的果园内,数十名村民在浇树、清理杂草,油菜地里一片葱绿。12月9日上午,记者在核桃园村集体经济项目华予生态园里看到,冬日下的园区内一片有序生产的忙碌景象。

2016年下半年,该村融资引进华予公司,以村集体为依托,流转1700亩土地,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先后种植进口软籽石榴200余亩、核桃200余亩、桃树200余亩、杏树180亩、梨树75亩,同时林下种植油菜花、红薯、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以及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等有机蔬菜,并利用生态园内的水库、沟壑等,开发建设生态垂钓园、玻璃滑道、七彩滑草场、水上乐园等。4年多的精心经营,昔日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坡丘陵已发展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

“依托华予生态园,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同时可以安排村民家门口就业,每月保底工资在1800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新民说。

生态为先擦亮“发展底色”

天蓝、地绿、水清,是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因煤而兴的蟒川镇是典型的资源型乡镇,近年来,该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国特色小镇为重要抓手,坚持削减污染排量和扩大环境容量“两个抓手”,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三管齐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河碧水弯弯曲曲,似玉似带环绕山村,河面上一群群白鸭追逐嬉戏;两岸竹影婆娑、杨柳依依,垂钓者怡然自乐,洗衣的村姑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水库里碧波万顷,起起伏伏的山岭倒映其中;不远处,众多树木掩映下,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新修的生态停车场宽敞整洁。12月9日上午,戴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高院学与村“两委”干部沿着河岸边走边谈,商量着即将完工的“美丽乡村”项目的每一个验收细节。

近年来,由于持续改造提升村里各项基础设施,戴湾村容村貌每年都有新变化,智慧党建更是走在了全镇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书屋示范村、河南省社会保障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达标示范村、河南省古村落保护重点村、汝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汝州市二星级文明村、汝州市“四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我们依托美丽乡村项目,利用一期专项资金355万元,建设了全村污水管网、无动力污水处理池、街道绿化亮化提升、空心院落治理、土地整理等工程,全部建成后,戴湾村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生态优势,打造江南水乡式的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下一个五年的目标是,2021年底,硬化1组、2组村中道路1000平方米,解决两条街出行难的问题;2022年底,安装村中所有路口太阳能路灯25盏;2023年底,戴湾村集体经济项目垂钓园及农家院正式投入经营;2024年底,硬化5组、6组村中道路2000平方米,解决5条街出行难问题;2025年底,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将继续沿河打造生态护坝及河道两旁绿化亮化300米。”高院学对未来五年的“水乡戴湾”充满憧憬。

一望无际的花椒树高过了膝盖,散养的柴鸡在空旷的花椒林中自由奔跑,野兔在林中一闪而过。12月9日下午,记者在半西村西侧的山坡上看到,这个昔日荒草萋萋的撂荒地,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半扎民俗生态园。

生态园负责人王淑霞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园占地2500亩,横跨半西村、斋公店村、齐沟村、黑龙庙村、柏树吴村和蟒窝村6个村,于2019年9月开工。累计种植花椒1500亩,种植桃树、梨树等果树300余亩,林下套种花生、红薯,散养鸡、鸭、鹅、兔等畜禽3万只。

如今的蟒川镇,汝瓷小镇、华予生态园、蒋姑山民宿暨罗圈地质文化村项目、寺上村写生基地、半扎古村落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蓬勃发展,为昔日的“黑色”蟒川带来宜居宜业的“绿色”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汝瓷文化、茶马文化和冰川文化,建设茶马古镇、罗圈冰川国家地质文化村等,形成‘赏汝瓷、逛古街、看冰川、登高山、住民宿、游花海’的全域旅游格局,把蟒川变成汝州市南部山区集吃、住、购物及各类娱乐为一体的商务中心区,带动大量贫困群众务工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俊岩表示。

文化号角唱响“幸福情歌”

兴盛于晚晴民国时期的老驷官骑柳棍,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半扎古镇。鼎盛时期,半扎街有表演道具20余套,参与表演人员500余人,每逢节日或周边村镇集市、庙会、重要活动都纷纷邀请演出,规模空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民间绝活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该镇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挖掘整理老驷官骑柳棍,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使这个传统民间文艺节目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筹资46万元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蟒川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32个,完善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28个。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参与规划协调,配套农村文化服务设施,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4个、文化广场16个,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使群众文艺活动有了广阔的阵地。

“冠状病毒真可恨,传染病毒害人民,大好河山不容侵,众志成城下决心……”今年初,由一名少年演唱的抗击疫情戏曲在多个微信群传唱,用戏曲的形式积极宣传科学防范知识,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点赞。

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该镇依托镇文化站成立了汝州市乡镇首家艺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举办戏曲、舞蹈、腰鼓等专业培训班,培训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展文化交流,协调组织群艺团体赴汝州及伊川、汝阳等地展演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演出水平,锻炼了一批人才。依托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34个行政村都配备有文化协管员,增强了服务群众功效。发展农村文艺组织,共建立职业曲剧团1个、业余剧团13个、舞蹈队28个,秧歌、腰鼓、盘鼓、铜器等民间文艺演出队伍26个,文艺演出从业人员达1000余名。

搞好文艺创作,先后搜集整理农村业余剧团急需的剧本和曲谱30多套,秧歌曲拍及广场舞音乐等演出资料160余份,走村串户送到农民手中,亲自对他们进行辅导或请专业老师指导排练,深受群众欢迎。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先后为6个业余剧团配发了全套的表演服装和乐器,为部分铜器队、盘鼓队、秧歌队和腰鼓队配发了服装和道具,激发了他们更高的表演热情。鼓励和指导业余剧团以真实案例为原型,自编自演了《爱心进校园》《夫妻俩探监》《迷梦惊醒》等多部曲剧现代戏,在全镇巡演后群众反响强烈。

做强文化经济,对有一定实力的文艺组织给予补助,在业务上扶持指导,在市场上推介服务,促使其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壮大实力,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斋公店曲剧团、滕店村戏曲团、薛庄村曲剧团等6支队伍已初具规模,每年演出达180余场,收入30余万元。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底色”

“尊老爱老构建和谐社会养老敬老打造幸福杨沟”。这幅对仗工整的对联张贴在蟒川镇杨沟村的一处农家小院内,院内干净整洁,屋里暖意融融,20余名老年人或拍手唱歌,或捉对下棋,各得其乐。厨房内,四五名志愿者正忙碌着为老人们准备午饭。这是记者12月10日在该村“五福乐园”中看到的一幕。

杨沟村是蟒川镇6个贫困村之一,今年已退出贫困村序列,一大批家庭实现脱贫,但还有一部分独居老人、留守老人、五保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虽然兜底脱贫了,但缺少精神慰藉和日间照料。为此,杨沟村包村领导,市政协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张延芳牵线搭桥,由村两委提供闲置的旧民宅,号召河南德兴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汝州市图南太极艺术中心、汝州市孝贤书院等企业筹集善款,村企联建了“五福乐园”,对旧房重新装修、购买餐桌餐具,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打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免费提供午餐。

“五福乐园”由企业捐助的善款维持日常运营,该村15名家庭妇女组成志愿者队伍,不收取任何报酬,3天一换班,轮流为老人们做饭、打扫院内院外卫生。为此事投入大量心血的该村原党支部书记贾团说:“‘五福乐园’从今年8月份装修,架电通水、修厨改厕,投入使用后,每天都有几十名老人在这里休闲吃饭,热热闹闹,老人们好评如潮。我虽然因为年龄退出了村委,但对这事还会继续管下去,把这个老人们的日间照料中心办得红红火火,让他真正成为杨沟老人们的乐园!”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生答卷,考量执政温度。当前,蟒川镇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的整体规划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为契机,守住绿水青山,走好生态之路,不断提升蟒川人民的幸福质量。

“‘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美好前景激励着7.1万蟒川人一起砥砺奋进。我们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以汝瓷文化产业为龙头、特色种养为基础、全域旅游为主导的多业态产业发展格局,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加快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新蟒川!”平向阳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