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2021年年底前,组织完成全市传统村落资源调查推荐工作,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率达到50%以上;2022年年底前,15%以上传统村落达到“活化利用”类标准,30%以上传统村落达到“活态传承”类标准。12月14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我市全面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此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包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强化规划引导、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拓展保护发展方式和渠道、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工作机制、打造保护发展示范点、培育优化特色产业等九大类任务。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传统村落保护深度结合,绿色经济与传统村落保护高度融合,绿色生活方式与传统村落保护广泛结合,把尊重村落自然、历史和人文的责任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中,坚持底线思维,让历史文化厚重美、山水人文环境美、乡风村规身心美、建筑景观设计美、宜居宜业生活美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主题。
传统村落实行挂牌保护
完善传统村落名录。按照《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标准,做好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和申报工作,将传统建筑丰富、选址和格局与环境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村落列为重点调查对象,使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特色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和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和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实行挂牌保护。
不得拆除保护对象或“建设性”破坏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标准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各乡镇、街道可因地制宜,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村庄规划合并编制。村落的各项建设活动要符合村庄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严格保护村落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等,严禁脱离实际的村口、街巷、河道等空间改造,不得拆除保护对象或“建设性”破坏。
对基础设施提倡改良、改造、提升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传统村落村内道路、供水、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防、防灾避险等安全设施。整治文化遗产周边、公共场地、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在保持村落整体格局与风貌基础上,引导居民开展传统建筑绿色改良、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省级传统村落达到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