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水宜居绿城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2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2-03

打造山水宜居绿城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建设美丽城市,做好“山水”文章

坚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深入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四水同治”行动,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河南省水生态文明城市。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坚持以水润城、以水活城,实施“三河”(北汝河、广成河、洗耳河)、“四库”(马庙水库、安沟水库、涧山口水库、滕口水库)、“五湖”(云禅湖、丹阳湖、望嵩湖、天青湖、鹳鱼湖)水系连通工程,整修幸福渠河道,连通北汝河、洗耳河、广成河等三条城市内河,打造了“北汝河—幸福渠—洗耳河—广成河—北汝河”循环型生态水系,在中心城区形成了30公里的“活水绕城”景观带。

建设滨水生态圈。围绕争创北汝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实施北汝河综合治理工程,采取生态护坡修复、清淤疏浚等措施,累计整治河道18.5公里,汝河沙滩公园对群众开放,在中心城区形成了10公里长600米宽的连续水面景观。

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以“三清一平一整治”(清除垃圾、清理杂物、清洁水面、平整河床、整治岸线)为重点的清理整治,累计清理河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3.9万余立方米,清除违章建筑3.2万余平方米,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实施水系治理工程,建成的北汝河橡胶坝蓄水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推进北汝河5号、6号橡胶坝及亲水平台建设,完成城区洗耳河一期水体治理,形成了“水在城中流、人在水边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建设幸福城市,做好“宜居”文章

      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为核心,加快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持坚持铁心铁面铁腕治污,投入6600多万元,建成智慧环保应用调度指挥中心,接入联网178个空气质量微观监测站、42家重点企业在线视频监控,全力做好扬尘、燃煤、机动车、秸秆等污染源综合防控,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同时,成立生态环境警察执法大队和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2017-2019年,汝州生态环境局监察大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二是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坚持以建立“全科”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组织架构,设置保洁员、信息员、监督员、警务员、协调员等5类网格员,明确环境整治、卫生保洁、小广告治理、乱停乱放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职责,着力构建以“红色引擎”为抓手、以“全科网格”为终端、以创建“枫桥式社区”为载体、以“幸福家园”为内容、以“民呼必应”为目的的“五个一”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违法建设拆除后收储的土地,新建公厕125座、停车场45个,施划城区停车位9500余个,实现了城区主干道每500米有一座公厕的目标。四是实施“大交通”畅通工程。坚持以构建大交通、畅通微循环为核心,完成13条道路大修、6条次干道畅通工程,建成16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和180公里健康步道,在老城区稳步推行免费公交,成功创建全省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市。五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立全域市场化卫生保洁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累计创建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366个、省级“四美乡村”11个,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村庄7个。

       在全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市民选择简约适度消费、绿色低碳出行。把节约型机关、家庭、学校等创建活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使绿色生活成为自觉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综合整治,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星级村。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新汝州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建设绿色城市,做好“绿城”文章

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种树就是种幸福”的思路,落实森林河南“六化”建设,让绿色融入城市血脉,成功创建为首批河南省级森林城市、首批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市、河南省生态市。2019年10月,河南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实施生态绿化工程。按照景区标准建设城市新区,利用新区原有7公里长的自然冲沟以及北汝河两岸生态资源,投资近30亿元,建成城市中央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广成路郊野公园等4个城区公园,串联城市近郊的龙山花海、硕平花海等6万亩花海,连接城区北部龙山森林公园,形成了贯穿城市的生态轴、景观轴、发展轴。城市中央公园成功创建为AAA级景区。

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坚持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广泛种植常青树种、栽植时令花卉,建成63个街头游园、14条城市林荫大道、15条城区景观道路,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五彩斑斓的景观效果。

实施廊道绿化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3亿元,按照“高速公路、铁路两侧不低于100米,国道、省道两侧不低于50米,县道两侧不低于30米,乡道两不低于20米,村道两侧各有一行绿化”的标准,加快推进全域生态廊道建设,累计绿化总里程1800余公里,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生态廊道网络。

实施荒山造林工程。按照“适地适树、亲近自然”的原则,加大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力度,累计完成营造林30余万亩,形成了“近郊荒山满目翠绿”的美景。在此基础上,依托南北山区自然风光秀丽的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温泉风景区为龙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森林旅游、文化休闲游,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绿满汝州工程,近年来新造林31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6.56%,形成了“城在林中建、人在绿中走”“近郊荒山满目翠绿”的美景。

开展蓝天保卫战,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各类扬尘污染整治,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治污减排,全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减少23.2%、24.9%,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开展碧水保卫战,大力实施清河行动、加大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整治畜禽养殖场,我市地表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开展净土保卫战,深化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监管,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建立,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新时代展示新作为。汝州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以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建设,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乐义 通讯员 尚何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