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作找工作、没有技术送技术,没有资金送资金,没有项目送项目。面对面,人对人,点对点,线对线。如今,在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热潮中,这些非常具体、非常精准的靶向扶贫“攻势”,正在得以具体呈现。
同时,发展产业是脱贫重点,是脱贫之根,是精准之策。没有产业,就不能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然而产业扶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说其是重点,因为它是脱贫的根本之策;说其是难点,因为它不是一蹴而就,也非一日之功。
目前,我市各级各部门正从实际出发,结合群众困难,尊重群众意愿,避免扶贫走过场,摆“花架子”,精准地帮助困难群众找对“穷根”,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在贫困山区,他们帮扶当地群众搞种植、养殖;在边远农村,他们帮扶当地群众办企业、找项目。其精准度之高,其“攻势”之强前所未有。
脱贫攻坚重在“精耕细作”。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而不是不管群众需不需要、有没有能力、接不接地气地随便修一段路、搭几处大棚、建几所房屋地粗放式扶贫。
精准扶贫,就是扶贫政策要精准、扶贫对象要精准、扶贫方法要精准。用大白话来说,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咋贫困就咋扶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中,向广大党员干部道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说,精准扶贫,就一定要把握好“精准”这个关键词。搞清楚谁来扶、扶谁贫、怎么扶,“有的放矢”,才能有所收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体会“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深意,从贫困地区现实条件出发,量体裁衣,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重在精细化,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成效。精细的核心是分析致贫原因,缺技术就要加强技能培训,缺资金就要做好金融帮扶,因病致贫就要做好医疗救助;精准就是对症下药,有劳动能力的推动就业,符合政策的积极帮扶落实。只有瞄准个体,实施“量身定做”,才能精准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我们只有以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工匠”精神与“绣花”功夫来抓细抓实脱贫攻坚,一村一村地精准施策、一户一户地对症下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各个击破,才能让广大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只有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底数清楚、对象明确、方向精准,将“精准”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就一定能夺取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