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沟村标准化蜜蜂养殖场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群山环抱的农家院里,一个个蜂箱整齐排列;乡村美术馆里,数位画家正在专心创作;古色古香的豆腐加工作坊里,浸泡的豆子散发出淡淡的豆香;村民圈养的肉牛,一边吃草一边悠闲地发出哞哞的叫声……如今,走进焦村镇魏沟村,都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这个千年古村落,慢时光与快节奏的从容切换,也让更多的游客流连忘返。
在焦村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帮扶下,一个个接地气的扶贫产业项目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也让它成为汝州市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地。
烂房子,蚊子蝇子比村里的人还多,上个厕所能咬一屁股疙瘩,潮气大,睡一夜第二天起来床单都是湿的。这是2015年底汝州市物价办扶贫工作队刚刚进驻魏沟时的情景。如今,经过4年的发展,昔日偏僻宁静的小山村已换了新的模样。
2017年1月贫困户种植的105亩蟠桃,已经进入盛果期;3条通往自然村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郭岭自然村170多口人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58户贫困户搬进了安置小区;13户村民变成了养蜂专业户,养殖蜜蜂200余箱;新村部落成投入使用;磨沟写生基地开门迎接全国知名画家;标准化蜜蜂养殖场正在建设……
“在改变村民落后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最主要的是用接地气的各种产业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转变他们落后的思想意识。”驻村第一书记、市物价办副主任李来伟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57岁的张丙寅,家有3口人,儿子一直在外打工,姑娘读高二。说到他养蜂的经历,张丙寅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我前前后后养蜂有15年了,刚开始是小打小闹,也不懂技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很慢,最多的时候养土蜂发展到8箱,因为不懂技术,蜜蜂得了爬蜂病,几天时间飞的飞、死的死,一下子就完蛋了。”
2015年底,市物价办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与镇里结合提出了“南桑北蜂”的发展规划,聘请养蜂技术员给村民传授技术,连续开办养蜂培训班,并协调专项资金为贫困村提供优质种蜂、蜂箱、制蜜设备,与张丙寅一样的养蜂户才走上了“正儿八经养蜂”的道路。
如今的张丙寅蜜蜂养殖已发展到30箱,每年稳定收入6万余元。魏沟村全村养蜂的贫困户已达到13户,养殖规模超过了200箱。
“祖祖辈辈住在这石窑洞,也没觉得有啥好看的;自从看了画家们画出来的房子,真是太美了,现在感觉这窑洞老值钱了。”经常看画家们写生的村民孙胜利说。
由汝州市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汝海兹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起的26名国内知名画家山村写生采风活动,在魏沟村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艺术春风,也深深触动了村民的心灵。
2019年7月,受汝海兹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杰邀请,中央电视台《廉政中国》栏目组走进魏沟村拍摄专题节目,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文化产业带动古老的乡村摆脱贫困、走向振兴,通过文化的植入引领山区村民的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今年10月1日,汝州市首家乡村美术馆在魏沟村开馆。
以全国知名画家常态化写生为依托的乡村美术馆,不仅吸引了更多的画家来此写生创作,也带动了乡村游的风生水起。如今,由村集体经济和汝海兹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美术院校师生写生基地,一次可容纳150名学生前来写生,正在带火村里的土特产、小超市。
一业兴旺,催动众人观念转。如今在魏沟村,人人思变、脱贫致富的氛围越来越浓。村集体经济项目美术写生基地、标准化蜜蜂养殖场,驻村工作队和村集体经济共同扶持的传统工艺豆腐加工坊,蜜蜂养殖、肉牛养殖、山羊养殖、肉鸭养殖、黄粉虫养殖等家庭小养殖项目,正如灿烂的红叶一样,绽放在魏沟的山川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