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实战大练兵提升全警素质数次耐心调解 两位老人安度晚年酒后驾驶连碰两车 司机竟然呼呼大睡“刷脸”方便,但更应保障隐私安全村民丢羊心急如焚 民警热心帮忙找回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0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0-29

“刷脸”方便,但更应保障隐私安全

黄旭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有大数据支撑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出现什么“神奇”的招数都已不太稀奇。目前,“刷脸”技术已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刷脸”支付、“刷脸”开门、“刷脸”进站……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风险因素也不容小觑。

近日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不断暴露的问题足以说明,目前人脸识别存在安全隐患。

网上消息层出不穷,在某购物网站上可以几块钱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3D打印技术可制作逼真的面具;某款娱乐软件通过用户上传自己照片查看年老样子的同时,非法收集用户照片及其相关隐私,获取暴利;有人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人脸核验机制,进而盗窃公私财产……这些犯罪分子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施犯罪的案例多种多样,令人触目惊心、防不胜防。

其实,公众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总结起来关乎两点:人身安全与资金安全。当人们在用一款软件玩换脸游戏时,其实暴露出去的人物画像已经变得更加丰满,不止人脸数据被公之于众———人脸识别能与多方信息关联,计算得出更多深层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购物习惯、金融贷款、家庭住址、甚至性取向……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后果无法想象。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凭借科技优势、市场优势,通过强迫用户同意霸王使用条款方式后,才准许用户获取使用权的做法,实在令人作呕。目前,过度搜集、保存运用数据不当或者滥用用户隐私信息的案例已层出不穷。

我国现今出台的一系列法规中,均有采集信息须符合“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三原则的严格规定,但还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等信息,外界包括信息当事人都可能不清楚。而且,面对个人信息保护,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个人的力量不够强大,往往由于技术知识、举证能力等处于劣势,导致难以很好地捍卫个人权益。

虽然道阻且长,但我们也要奋力前行。人脸识别已经从科技问题,发展到社会问题,如果个人安全与财产安全都不能保障,那么如何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如何才能让群众放心、安心地生活?从大数据时代进入“刷脸时代”,更需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线。

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正确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两面性,建立健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完善抵御风险的政策与措施,建立更严格的人脸数据存储标准和使用规范,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破除人脸识别领域的风险,用严格的监管来筑牢信息安全的基础。

相关企业应以公共利益为底色,坚守科技伦理,注意收集、使用、保存用户信息时的法律边界,规范经营,主动厘清行为边界,深刻提醒自身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同时强化技术更迭,重视用户隐私风险,要在法律和行业规范下采集、使用、存储数据,全力维护信息安全。

公民个人也要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提高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学习前不久我国的“刷脸第一案”中,法学博士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拍照采集个人隐私信息的侵权行为而将其告上法庭的主动作为,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防范与遏制。

三管齐下,一定能构建更加和谐的“刷脸”环境。多方发力,确保人脸识别技术更便捷、更安全,群众也能用得舒心、用得放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