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习近平向“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致贺信汝州:山村刮起艺术风文化浸润农民心脱贫典型是一盏灯王淑霞:虎狼爬岭飞出的“金凤凰”温泉镇“扫黄打非”营造健康环境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9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0-13

脱贫典型是一盏灯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想要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典型带动。

在我市,华扬农牧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吃上“产业饭”;风穴路街道下程村,贫困户变身“月薪族”;米庙镇焦岭村的宋自楼,以养殖种植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典型的华丽转身;王寨乡裴家村村民尹润润身残志坚,靠着一只手,种艾草奔上致富路……脱贫路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致富能手、企业带头人。

“好日子等不来。现在政策好,我们只要肯吃苦,好好干,就一定可以脱贫致富。”这句朴实的话语,已成为广大脱贫致富典型者的共同心声。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虽然我市不少地方已经实现脱贫摘帽,但如何确保贫困户不返贫,不新增贫困户,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这些脱贫典型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先进事迹“现身说法”,既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宣传,也是对其他贫困户乃至村民的一种激励,让广大贫困户和村民相信幸福生活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对于贫困户而言,他们身边的这些脱贫致富典型,能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更能带来触动。因为这些人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且有的人的家庭条件曾经比他们的还要差。但他们不气馁、不认命,终于闯出一条致富路。这对很多贫困户来说是一种“刺激”:既然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就不能呢?事实上,不少贫困户需要这样的“刺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摆脱贫困,首先要让贫困者树立走出贫困的决心和信心。相关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扶志、励志”,传递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观念,大力弘扬自立自强精神,把他们心中那种不服输的志气激发出来,激励他们积极脱贫、争当先进,脱贫致富奔小康,脱贫致富才会有更强的内生动力。

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身边的典型在身边、在眼前,向他们学习,不必担心支付高额学费,不必担心因条件差异、“水土不服”而劳而无功。只要真心想学、虚心好学,随时可以登门学技、现场取经,还可以请“师傅”进门言传身教、答疑解惑。贫困户们通过他们的事迹比起来、动起来,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争荣誉、在比较中树信心、在比较中下决心,进而克服“等靠要”思想,从思想上走出贫困,饮水思源、感恩前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

身边的典型最可信。身边的典型是土生土长的“凡人”,知根知底的熟人,有的甚至是沾亲带故的亲人,大多数群众都见过、听过、信得过。让他们现身说法最接地气、最有底气,因而让人信服、令人折服。这些脱贫致富典型的事迹,比脱贫的数字更有现实感,更能让广大扶贫干部、贫困户和其他群众感到脱贫攻坚的效果,更能激发起人们在小康路上不断前进的昂扬斗志。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典型就是一盏灯。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真正让贫困群众想脱贫、敢脱贫、能脱贫。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这些脱贫致富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让贫困户学有榜样、做事有方向,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信心决心,增长志气、增添干劲,坚定必胜信念,咬定目标加油干,切实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