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这一层都是‘扫黄打非’的各种活动室,你看!这里有‘扫黄打非’工作站、儿童之家、图书室……”8月21日上午,在洗耳河街道南关社区,该社区副主任、“扫黄打非”工作站联络员叶孟照说起社区如今的“扫黄打非”阵地,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社区的14栋楼里,每栋楼都有楼栋长,还有一支14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联防队伍。
南关社区以“扫黄打非”打造居民健康和谐心灵家园的具体实践,是汝州市“扫黄打非”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汝州市“扫黄打非”工作以捍卫意识形态安全为统领,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为抓手,以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与繁荣为目标,新思路指引新方向,新方向创出了新成果。
因地制宜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
“走在汝州街头,穿过塔寺小巷,我们胸怀正义,脚步铿锵……”这是汝州市塔寺社区创作的“扫黄打非”诗朗诵《蓝天净土》;“竹板一打响连天,‘扫黄打非’要从严,五大行动齐称赞,国家长治与久安……”这是城北社区创作的“扫黄打非”快板《“扫黄打非”齐筑墙》;“中共中央发号令,‘扫黄打非’在行动,打管结合严整治,敢于亮剑敢冲锋……”这是南关社区创作的“扫黄打非”曲剧作品《弘扬正气刹歪风》。
为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汝州市从夯实宣传基础、扩大宣传受众、创新宣传形式等方面入手,多形式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充分利用LED大屏、宣传栏、宣传标语、黑板报、小喇叭、宣传横幅、文化墙等载体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将“文明河南·欢乐中原”“快乐星期天”等文化品牌与“扫黄打非”宣传相结合,精心创作含有“扫黄打非”内容的宣传小戏曲、小品等节目,每年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七进”主题宣传活动,推进“扫黄打非”知识、工作动态进媒体、进社区、进网站,开展“扫黄打非”主题海报、公益宣传片、优秀图书进社区、进学校,“扫黄打非”知识进校园主题班会,“扫黄打非”专项巡查进社区等主题教育活动,扩大“扫黄打非”工作的群众基础。
“五个融合”构建“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
“我们实行党员包户制度,将辖区1697名党员下沉到各个小区、街巷、楼栋、单元,同时发动辖区内24个共建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的953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扫黄打非’工作中。”汝州市风穴路街道塔寺社区党委书记李新育介绍道。
在汝州,像这样将基层党建与“扫黄打非”相融合的社区有24个。除此之外,全市198个党组织,共计8000余名正式党员下沉到社区开展互联共建工作的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到“扫黄打非”工作中。
除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汝州市还充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在280个村(社区)实现了“扫黄打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融入,300余个“扫黄打非”基层站点成立“扫黄打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近800名村(社区)文化信息员、文明实践志愿者等同时承担“扫黄打非”宣传员、信息员、协管员的职责,实现队伍融合。
汝州市通过开展社区治理“五个一”工作机制网格化建设试点工作,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巷区(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社区、片区、巷区(楼栋)”三级网格体系,密织网络,实现一网覆盖、全能服务、有效管理,实现“扫黄打非”精准化管理。
目前,通过积极探索把“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汝州市“扫黄打非”工作初步实现了阵地、队伍、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融入,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了长效机制。
重拳出击营造“阳光”社会环境
“我们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同时与各单位加强信息共享,加大案件协作,共同维护汝州市的文化安全。”汝州市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说。
汝州市紧抓当地群众关心的“黄”“非”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五大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治本之策。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行动,结合暑期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加大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检查力度,对全市1138家网站进行全面排查,依法关闭127个违法违规网站。
2019年,汝州市共开展专项检查行动7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67家,印刷企业8家,物流快递企业15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图书4000余册、非法教辅散页1万余份。办理新闻出版类案件1起,网络刑事案件1起,转办、督办类案件1起。
据了解,今年将在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重点打造1~2个市级基层站点,全市创建20~30个市级进基层示范点,争取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进基层示范点。精心打造汝州市“扫黄打非·护苗”基地,筹备建设“扫黄打非”主题游园。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通讯员 丁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