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胡召甫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持续学习成为一种稳定的气质类型,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执着追求,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学习强国”成了一种如同我们一日三餐一样的生活习惯,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中,不断地汲取精神食粮,不断地成长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中,成就了自强自立。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是成功的捷径
我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叫胡庄的地方。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走出过革命前辈胡克慎、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史龙娃,还有具有“当代媒体人脊梁”之称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据胡氏家谱上记载:胡庄走出很多青年才俊,大家商贾和地方官员,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比周边村庄做得都要好,地方名人的诞生更多的与胡庄尊师重教的乡村氛围有关。
我的父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地道农民,没有很深的文化,在虎狼爬岭的贫瘠土地上终日劳作,仿佛一切都是一副按部就班的样子,但在我和弟弟初中升高中的关键点上,朴实的父母却用近乎执拗的态度支持我和弟弟到高中就读,我在汝州二高,弟弟在汝州一高。
此时农村盛行的是让孩子们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赚了钱、盖新房、娶新娘。而我和弟弟却选择了上高中,经过苦读又上了大学,成了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在大学的美好时光里,我和弟弟都有勤工俭学的经历,在减轻父母供学负担的同时,也向社会这所大学学习社会知识。因成绩突出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我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弟弟也在大学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公务员考试这条道路上,有同行人的鼓励,有门外汉的质疑,更离不开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虽有起伏和波折,但是最终我和弟弟都如愿参加了公安工作,成为人民警察。我在河南汝州,弟弟在湖北武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学习方可强国
家是温暖的港湾,当风雨来临时,这里可以为家人遮风挡雨。这场疫情,让亲情更加凸显,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每个家庭的顶梁柱,把照顾好家中老人和妻小,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作为基本的任务。纵使风雨湿身,但依然前行。
家是最小的社会单元,每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成长状态,汇聚起来,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刻,有迷茫,有失落,也有些许的恐慌,但是当习近平总书记一声号令时,全体公安干警都是逆行者。这其中有在疫情核心区的弟弟和身在汝州防控一线的我。在“学习强国”中看到的、读懂的、感知到的更多的是胜利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平凡人,只是在危险的第一线坚守不退。
家是最小国,这个“家”有进步、有探索、有发展、有挑战。国是千万家,这个“国”有成长、有变化、有提升、有寻常百姓家的喜怒哀乐和人情世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一个小家的每一个成员都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让中国这个大家的每个职业者、每个工作系统、每个抗击疫情的配合单元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疫魔努力着、奉献着、逆行着,甚至倒在战位上。
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和中国的许多家庭一样都经历着从刚开始的极度放松,到时而紧张时而恐慌,最终从“学习强国”中找到了“补钙”良方。我把人民慕课中的养生内容让年迈的父母看看,结合我在公安系统多次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时所学的内容,他们也开始跟着我学习手指操、腹式呼吸法和“478”睡眠法等养生小方法,既增强了心肺功能,又明显改善了睡眠质量。妻小更是在“学习强国”中发现了知识的宝库,从网络学习到学唱歌谣和古诗词,如获至宝。而我自己也把“学习强国”中关于科学防控的指示精神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上有所示,下有所为;民有所呼,警有所动。
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单位这个家,比在自己的小家待得时间更多更长。老百姓是管控着不让出门,公安干警是忙得不能回家。单位这个家,此时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党旗所指,就是战斗的地方。我们在流调一线,我们在卡口前端,我们在查办涉疫情案件的路上。除了日常业务,我们交流更多的就是:今天你“学习”了吗?如同见面打招呼,你吃了吗一样。这个是精神食粮。今天你挑战答题,答过几道题?看过那篇文章和报道的感触是什么?在疫情防控的战斗岁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指导,给予我们无所畏惧的勇气。
这次疫情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我们的战斗是为了人民,也只能依靠人民才能取得胜利的战斗。我们是80后的一代,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淬炼,但在这场战斗中,通过“学习强国”我们看到了大国的风范,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受到了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感召,并把这种精神感召落实到为民服务中,深入到战斗的最前沿。把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将有我”的无声誓言。
仰望星空,觉知天地之大。积水成渊,以至星辰大海。
(本文获得汝州市“我与‘学习强国’”主题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