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通讯员石丰周)“养牲口就得很操心,吃料、叫唤不一样都得注意。”“提前预防可比生病再治省事也效果好得多。”“圈得通风、干燥,圈干净了羊就不容易得病。”“老师讲的都是‘真招’,咱学会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近日,在夏店镇夏西村党群活动中心,工信局驻村工作队举办的养殖种植产业发展培训班理论环节结束后,该村的平海林等养殖户们就开始交流。
为提高群众养殖、种植技术,增强致富发家本领,驻村工作队举办养殖、种植产业发展培训班,邀请畜牧专家和农艺专家就养殖中的圈舍环境、饲料筛选、牲畜繁殖及购置、疫情预防,及花生、红薯的栽播、管理、储藏等内容展开,并到“最美脱贫户”李书正的养牛场和致富带头人李政伟等人的紫薯地、花生地实地教学。
“要想喂好牲口、种好地学问可大着呢。现在有咱党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扶,要想把日子过得更好,咱就得要改改观念、学学新技术,想着法儿喂好牲口种好地。”李书正说。
通过4个小时的理论加现场授课,参会的群众和扶贫工作队同志及村干部,对牛羊养殖和花生红薯种植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大伙的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据介绍,夏西村原是省定贫困村,2015年12月,工信局驻村工作队与夏西干群确定了强化学习宣传转观念、建设基础设施强基础、发展产业外出务工促增收和移风易俗树新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发展上,该村每年举办技术培训4期以上,通过5名产业发展指导员、5名致富带头人、3个专业合作社和10个脱贫互助组抱团助发展,16户建档贫困户获得扶贫贴息贷款24.5万元,10户群众获得110万元特产户贷款,17户贫困户养殖肉牛45头、羊230只、鹅3000只,夏西村蛋鸡存栏10万只,群众种花生1100亩、红薯220亩、烟叶330亩、艾草300亩、芝麻60亩。
通过党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扶贫干部的帮扶和群众自身的努力,夏西的面貌不断变化,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提升,各项指标达标后,2018年11月夏西村脱贫摘帽,并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汝州市的文明村、卫生村、二星级人居环境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