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的“家”味儿邂逅雨荷我要去延安扶贫走访感悟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5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8-17

我要去延安

天高云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要去延安,我要去延安,先登宝塔山,再看南泥湾……”

傍晚时分,列车减速,缓缓驶入延安站。一下车,我的脑海里就情不自禁地回响起了《我要去延安》这首歌。

多日的祈盼,无数的梦想,这一天终于实现,我终于再一次来到了延安。我伸出双臂欢呼,延安,我来啦!

走到出站口,这里是一片欢乐的海洋,鼓声、乐声、欢笑声洋洋盈耳。在一个又一个人群形成的包围圈内,是一支又一支载歌载舞的秧歌队,广场上到处是人,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让人禁不住心生澎湃。

匆匆忙忙从欢乐的人群中穿过,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延河边上。

放下行李,拿起手机,冲出宾馆,直奔延河。在美丽的延河桥头,用手机将宝塔山雄壮优雅的身姿收入镜头时,才发现我的周围站满了同行的人们,他们与我一样,也在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间或会心一笑,然后继续拍照。于是,四周又响起一阵又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延安了,可是每次到延安,我都激情澎湃。

拍过了宝塔山,拍过了延河岸,我开始在河水中寻找,寻找宝塔山的倒影。尽管我走遍了桥头的东南西北,最后还是失望了,如小溪般的延河水静静地流着,只是这股纤流已盛不下宝塔山那巍峨的身姿,而人们,仿佛早已见怪不怪了。

初见的激情渐渐消退,平静之后的我和同伴们才发现,此时早已是饥肠辘辘。走在返回宾馆的路上,迎面来了一大群人,他们说着、笑着、跑着,冲向桥头……尽管互不相识,但大家相视一笑,暗自欢喜———原来都是同道中人啊。

自从读过了作家贺敬之的《回延安》,延安就成了我的心头想,心心念念地盼着有朝一日能来到延安,登登宝塔山,看看延河水,游游杨家岭……第一次踏上延安的土地,最先做的事就是来到延河桥头,用相机拍下了魏巍宝塔山。

“万众瞩目清凉山”几个闪亮的大字从昨天晚上开始,一直在心头闪烁。我暗暗告诉自己,这次延安之行,一定要登上清凉山,从山上一览延安城。

于是,我穿过清晨的寂静,再次走过延河桥头,直奔清凉山下。沿着斜斜的山路缓缓而上,左边是山,右边就是延河,看上几眼蜿蜒的延河水,呼吸上几口清新的空气……驻足于清凉山牌坊下,凭栏远眺延安城,不经意间的回眸,我被震惊了,拿起手机,在电话被接通的同时,我大声地告诉同伴:“我看到宝塔山的倒影了。”

关上电话,看见时间显示的我哑然失笑,那被我惊动的同事,也许还在沉沉的梦中吧。

站在山上,我不停地拍照,反复仔细地欣赏,眼睛好像不够用了。回到山下,时间还早,又继续沿着延河岸顺流而行,宝塔山的倒影一次又一次地被我留在了镜头中。

清晨,欣赏了梦寐已久的宝塔倒影;上午,第一次登上了宝塔山。魏巍宝塔下,到处是参观膜拜的人群,想单独与宝塔合个影都很不容易,更别说像贺敬之老那样“双手搂定”了。站在塔下,仰望着24米高、分九层的宝塔,感觉到是那么的雄伟与高大,威严与壮观。敬仰巍巍的宝塔,是因为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怀念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英勇战斗的岁月;缅怀高高的宝塔,是我在默默地寻找当年红军革命的光辉足迹……

登过了宝塔山,赏过了延安城全貌,开始沿路下山,刚要走到拐弯出,面前出现了一面五星红旗,随着奔跑的旗手,后面是一大队穿着灰色制服的整齐的队伍,看见我在录像,还有人伸起手指比划着胜利的手势。

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但我知道他们要往哪里去。一次次观看着手机中的画面,可惜只有自己在欣赏,而他们,是看不到的。

坐在毛岸英曾经坐过的大柳树下,穿越时空的灵魂,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与他亲切交谈。张思德纪念广场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鲜艳夺目;烈士的雕像,静静矗立,身姿英挺,目光坚毅;听老师讲着英雄的故事,耳边毛泽东同志的演讲声言犹在耳;“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匆匆的行程中,我先后去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在“四八”烈士陵园聆听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清凉山顶俯瞰了生机勃勃的延安城,在革命纪念馆前留下了这次延安之行的最后一张合影……

匆匆之余,我在沉思。那一代领袖居住的窑洞是那样的简陋质朴:土炕、木桌、木椅、油灯,实在再简单不过了。可是,那里的窑洞实在不平凡,毛泽东在土窑洞挥毫写出了卷卷雄文,周恩来在土窑洞里谋划战胜群魔的方略,刘少奇在土窑洞里为党的建设深思熟虑,朱德总司令在土窑洞里部署着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战略,我们的领袖在简陋的窑洞里点燃了真理的火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中国的希望,照亮了中国的黑暗,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天空,照亮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就在这样一块质朴的土地上,就在这样的山峁上,那座延安宝塔,竟然成了中国革命的灯塔;那一排土窑洞,那一排土窑洞的灯光,成了中国革命的光芒;那南泥湾的矍头能挖走中国的黑暗;那延河的流水竟然能迸溅出天安门前国庆的欢乐,那舞动的腰鼓竟能敲打出中国的喜悦,那小米喂养的枪杆竟能打出一代江山……

我突然有了一种心灵震荡的感受,有了一种热血澎湃的感悟。

延安之行马上就要结束,再一次来到延河桥头,流连在延河岸边,宝塔被暮色包围,陈毅元帅题写的“万众瞩目清凉山”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一个个手机在拼命地“咔嚓咔嚓”,怎么拍都拍不够;又一群人跑了过来,手中举着手机,口中叽叽喳喳个不停,又有一群人跑了过来,还有一群……

这一幕,和我们刚到延安的那个晚上是那么的相似。不,也许这一幕每天都在重复,只是我们无缘得见罢了。

摄影师是一个胖乎乎的可爱小伙儿,他用摄像机为我们留下了一帧帧画面,用一幅幅镜头为我们制作了延安之行的专题片。点开视频,《我要回延安》的音乐声首先冲进耳中,伴随着一个个熟悉的镜头,仿佛又回到了延安。

一座座高耸林立的楼层,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张张面带笑容的脸庞,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树林,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视角,抑或是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延安,都是完美的。因为,这是一个革命圣地,是一个生态城市,更是一个幸福城市。

“风清清天蓝蓝,我要去延安”。看着视频,听着歌声,我觉得我还会来延安。“风清清天蓝蓝,我还要去延安,因为我还没喝过羊杂汤,我还没有尝过黄米饭;风清清天蓝蓝,我还要去延安,因为我还没有去过南泥湾……”

我的内心此时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去延安,我还要去延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