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人淡如菊心如简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0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6-11

苏辙:人淡如菊心如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晓伟

唐宋八大家中,苏辙是一种含蓄的存在。

要说他是最内敛的,估计没人抬杠;但要说他是最低调的,应该会有人白眼相看。

连他的兄长苏轼都称赞他(《答张文潜书》):“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桀之气,终不可没。”意思是说苏辙的文章像他的为人,表现为胸襟宽广、性情淡泊,有一种往复咏叹的韵调。而内在的奇杰之气,又始终不能淹没。

他的光芒,似乎一直笼罩在父兄之下。但在汝州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85位知州中,他任职时间前后不足百天,是月平均做好事最多的知州。

2017年8月,汝州市公布首批20名历史名人,其中4名为客籍,苏辙为其一。苏辙的画像和事迹展板,如今就伫立在新修的城市中央公园里的名人苑中。

公元1094年,初春的汝州,大旱云霓,旱魃为虐,土地龟裂,苗木不生,全城百姓一片恐慌。

刚刚被贬到任的苏辙见此情景,更是心急如焚,惶惶不安。他无奈地来到州衙的后花园,登上望嵩楼,遥望嵩山,思绪起伏。

几天前,哥哥苏轼被贬黄州,路过汝州时作短暂停留,兄弟二人空怀满腔豪情却因得罪权臣而相继遭贬,相对无言,只有挥泪分别。想到此处,他心情怏怏,忧心忡忡。

但他更明白,如何解除干旱,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当务之急。

“祈雨吧。”他没有回头,低吟了一声。

“是。”身后的仆人应答到。

对,祈雨。听到仆人的应答,他内心稍加安慰,天旱少雨,也许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只有带领全州官员向上天祷告自己的罪过,让老天来惩罚自己,方可饶恕全体百姓。为官一任,总要造福一方吧。

下了楼,他让仆人唤押司到书房共商祈雨之事。押司依照他的意思,并按汝州风俗,定下了祈雨的日子,并把祈雨地点定在州衙的后花园。一连几天,他无心理会公务,亲自指挥下属在后花园筑坛布香。

这天正午,苏辙沐浴更衣后登上祭坛,手捧点燃的香火,带领下属跪拜社令神(司雷雨)和后土神,为全州百姓祈雨,并大声诵读自己亲自撰写的祈雨文告……

知州亲自祈雨了,州内百姓奔走相告,群情激昂。但是,天上的太阳依旧火辣辣地照耀着汝州大地,毫无下雨的迹象。

怎么办?见祈雨效果不佳,他暗自思忖。所幸的是,因为亲自祈雨,总算让全州百姓焦灼的心灵得到安抚。既然祈雨无望,只有另寻他途。

第二天,他乘着官轿,带领下属迤逦而行,向州南的汝河走去。汝河岸边,苏辙一行在察看水情后,发现尽管河水因天气干旱而比平时少了许多,但只要运用得当,仍可一解燃眉之急。

他们围坐在岸边树荫下的草地上,商议着如何引汝河水浇地进行生产自救。临回衙时,他命衙役们找来几只木桶,装满水放在轿子里,自己头顶烈日徒步而行。

忙碌了一天的苏辙早早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他的思绪仍停留在兄长被贬、汝州干旱等这些烦心而无奈的事情上……

第二天清晨,睡梦中的苏辙被窗外的一声惊雷震醒。下雨啦!他兴奋地披衣而起,冒雨登上望嵩楼,只见远处的嵩山被雨雾笼罩,如海市蜃楼;州南的汝河水雾蒸腾,如白练横卧。城内孩子们在雨中追逐嬉戏,欢呼雀跃。

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感染,命仆人端来笔墨纸砚,挥毫写下了《汝州谢雨文记》。之后,他端起早已斟好的纯正汝州贡酒,一饮而尽,豪气顿生: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游心四山外,寄适杯酒中。

他且吟且饮,极目远舒,如释重负,熏风解愠,欣然自得。

此时,离州城不远的风穴寺内,传来一阵阵悠扬的钟声……

苏辙,你不是李白,你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阔达;你不是陶渊明,你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你不是阮籍,你没有“世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的颠狂;你有的,是“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的淡泊。

生活中,正需要你的这种淡泊。

公元1039年,在四川眉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降生了一位时代巨星,他叫苏辙(1039-1112),与其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后世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之誉。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他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那时的眉山,是宋朝知名的文化出版中心之一,史学传统深厚。其父苏洵常年宦游四方,故苏轼、苏辙兄弟幼时均由其母程氏夫人启蒙。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继位掌权,当时正担任定州知州的苏轼又被贬为英州知州(今广东英德市),可是从定州到英德的路途十分遥远,更何况还有一家老小,苏轼无法筹出如此一大笔路费,只好求助于弟弟苏辙,而此时的苏辙正在汝州上任,担任汝州知州。

苏辙被调往汝州担任知州,尽管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他却被载入了汝州的史册,因为苏辙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地方官,为汝州做了不少好事。苏辙刚到汝州的时候,当地正在闹旱灾,粮食长得十分不好。一方面,苏辙为了稳定民心,带领当地的官员一起向上天祈雨,尽管这在如今看来有几分迷信色彩,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恰恰体现了苏辙对百姓的关心和重视。另一方面,苏辙努力动员百姓,在汝河上修建堤坝,截水抗旱,从而缓解了旱情。

苏辙的文学功底深厚,对书画艺术也十分有研究,当时龙兴寺里有不少吴道子留下的精美壁画,为保存这些壁画,苏辙慷慨解囊,将自己本就微薄的俸禄拿出来,资助重修吴道子的画殿。

苏辙4月21日到任当天写就《汝州谢上表》;4月26日祈雨成功,写有《汝州谢雨文记》;他参观汝州东城门外的龙兴寺时,看到屋宇破漏,华严殿中吴道子画的壁画为风雨所侵,十分惋惜,即倡修之,5月25日完工,写有《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汝州州衙后花园中有一座纪念宋初文坛领袖杨亿的思贤堂。杨亿,字大年,是宋初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曾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任汝州知州。在他任职期间,汝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杨亿留下诗词100多篇。苏辙到汝州任职时,杨亿已离任80年,也已死去15年。苏辙发现思贤堂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就决定进行整修。竣工时,他写有《汝州杨文公诗石记》和《思贤堂》诗一首。

由此可见,苏辙办事确实老成练达,件件事情都留有文字证据,让人置疑不得。

但苏辙在汝州任职究竟是多长时间?后世一直存在争议。苏辙到汝州是绍圣元年(1094年)4月21日,该年6月5日又被贬到袁州。满共一个半月,况搜集、补石刻散失诗石,重修思贤堂皆需时日。因此,刻文与《汝州杨文公诗石记》应是“先后而成,皆为五月事。”

记得苏辙曾在《栾城集·颖滨遗老传》中说“以本官出知汝州,居数月,元丰诸人皆会于朝,再贬知袁州”。

《苏辙年谱》记载:绍圣元年“闰四月十八日,兄轼於陈留赴英州途中书赠杨明(子微)。明自蜀来见轼与辙。轼旋抵汝州,与辙晤。轼题诗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这一条目郑重说明,原来绍圣元年(1094)是闰四月。况又有记载:“六月甲戌(初五日),上官均论吕大防、苏辙,辙降左朝议大夫、知袁州。来之邵亦论辙。”其依据是,右正言上官均和来之邵的奏折。再接着看:“十二日,得知袁州告,离汝州,赴袁州,留家颍川。”其依据是:《分司南京到筠州谢表》:“臣前得罪,蒙恩落职知汝州。六月十二日,再被告降三官,知袁州。即治陆行,趋陈留,具舟赴任。”

看来,6月5日是朝廷中有人上奏弹劾吕大防和苏辙,并决定调离苏辙到袁州。但苏辙真正接到调令,离职是6月12日。据《苏颖滨年表》载:“辙在郡有异政,既罢去,父老送者皆呜咽流涕,数十里不绝。”从苏辙离职时汝州父老乡亲绵延几十里依依惜别的场景,也能看出苏辙在汝州确实做了不少好事,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政绩显著,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影响。

由此可见,苏辙在汝州的任职时间不能是“42天”,也不能说“满共一个半月”。他是4月21日到汝州任知州,中间经过闰四月、五月两个整月,到6月12日离职,前后至少80天,或者说近三个月。如此一来,说苏辙在汝州任职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办了四件好事,就比较符合情理了。

拿翦伯赞的《中外历史年表》及《宋史》的有关章节进行比对,绍圣元年(1094)果然是闰四月。自此证明,苏辙在汝州的任职时间不足百日有据可考。

苏辙的才气虽近似父兄,但他性情沉静,较有内秀,所以他的文章又形成了自己汪洋淡泊、一波三折的独特风格。如《黄州快哉亭记》,文章开篇就以浩瀚的气势烘托出黄州的特殊地势,继而写快哉亭上每天所见远近早晚的景色变化,说出此亭之所以命名为“快哉”的原因。再插叙“快哉”二字出于宋玉《风赋》的典故,指出景色使人感到快意还是悲伤,在于观景者自己的心情。

苏辙一生著述甚丰,特别是在两次贬官和晚年闲居期间,更加致力于著述。除了《栾城集》外,还有《诗集卷》二十一卷、《春秋集解》十二卷、《古史》六十卷、《龙川略志》十卷、《龙川别志》八卷、《老子解》两卷等。苏辙比较注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重视实践如阅历对创作的作用,要求作品须有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说:“子瞻之文奇,余文但稳耳。”(《栾城遗言》)他的文章立意允当,结构严谨,行文简洁畅达,语言朴实淡雅。他的一生写的大量政论文就具有这种特点。而且在短短的篇幅中,往往波澜起伏,委曲变化,说理透辟精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他擅长政论和史论,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针砭时弊,以古鉴今,一针见血。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他在《历代论引》中说:“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他虽自称“其学出于孟子”,而实则“遍观乎百家”。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又撰有《古史》,用意亦在于此。

苏辙对于前辈学人,亦尊韩、欧,政治思想,亦近于欧。但韩、欧辟佛道,而苏辙不然。苏辙的文章,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但亦自有特点。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为“三苏”,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政治家,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为一名文学家。其创作中成就最高的当属散文创作。

他的文风,如《黄州快哉亭记》所述,赞美此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能够不把贬谪放在心上,面对山水,无所不快。可见笔力胸襟与苏辙相仿,而在势如长风般的文气中有这么多回旋转折。

这,是属于苏辙自己的特色。

很多人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情诗,殊不知,这首名动天下、惊艳后世,让人一吟三叹、荡气回肠的词,是写给弟弟苏辙的。由此可见,要论兄弟情深,苏家兄弟无人能及。

据说,他们的父亲、一代文豪苏洵给两个儿子起名时颇费心思。年近四十时,写过一篇文章《名二子说》,原来两个儿子的名字都与马车有关。

对长子苏轼,苏洵写道:“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轼”是古代车前用作乘车人扶手的横木。和车轮、车辐(支撑轮圈的细条)、车盖、车轸(车底的横木)相比,轼仿佛没什么作用。可是,如果一辆马车没有车上扶手的横木,又总让人觉得不完整。于是,这个没有实际作用的“轼”,就只剩下装饰的作用了。苏洵说,我儿苏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外在的装饰。他希望苏轼能够察言观色,掩饰真心,遇事不要冲动,对人不能过于坦诚。

对次子苏辙,苏洵写道:“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辙”就是马车行走留下的印迹。苏洵说,天下的马车都遵循前车的印迹行走,可说起马车的功劳,大家根本不会提到车辙。虽然车辙无功,但一旦车翻了马死了,出了祸事了,车辙也不会受到牵连。苏洵的意思是说,如果苏辙能够甘心做一个车辙,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可以免于灾祸。

从苏洵给两个儿子起名就能看出他对儿子的重视,大儿子苏轼聪慧过人,则希望他待人不能过于坦诚,不能口无遮拦;二儿子苏辙性格沉稳,虽才华不及哥哥,希望他沉稳厚重,一生平平安安。

苏轼、苏辙兄弟俩一生宦游,四十多年里,尽管他们一有机会就相聚相守,但毕竟山高水长,“不相见者,十尝七八”,只能凭借鸿雁传书,感慨离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思念弟弟,有感而发,感人至深,波涛升沉,跌宕有致。其正文多为熟知,不再赘述,倒是弟弟苏辙“兄唱弟随”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鲜为人知,特录全文如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公元1101年,躺在病床上的苏轼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留下遗言:“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三个儿子跪在床边,苏轼嘴里喃喃着一个名字:“子由,子由,你在哪啊。”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眶,他闭上眼睛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临走之前,他最牵挂的那个人,还是弟弟苏辙。

晚年,苏辙着手整理哥哥在海南的诗篇,偶然看到其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的旧作,禁不住凄然泪下: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晚年的苏辙闭门不出,几乎断绝了一切人际往来,多年后终老,选择与兄长葬在一起。终于,他们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约定,彼此再也不会分开。

《宋史·苏辙传》中评价这段兄弟情是:“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有兄如轼,有弟如辙,此生足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