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展示版面
“我今年共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300多亩的春薯已经栽种完毕,还有600多亩的夏薯等收完麦后就可以种了。”家住庙下镇湾子村的石东杰种甘薯已经5年了,他告诉记者,现在种甘薯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在田间,石东杰指着刚栽种好的甘薯苗说:“我种植的这些春节红薯一亩地产量在8000斤左右能卖4000元,夏季红薯一亩地的产量在5000斤左右,那时卖价高一些也能卖4000元左右。一年我这1000多亩的红薯能给我带来净收入40多万元。”
东都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
说起现在的好形势,石东杰道出了他的真心话:“我现在还成立了合作社,周边村庄有100多名劳力都长年在我这里打工。我能有现在的规模,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中间的土地流转、育苗栽培和田间管理都是乡党委、政府协调专家给我指导的,而且现在红薯种植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销量也很大,我的红薯根本不愁销路。”
庙下镇是远近闻名的“三粉之乡”(粉面、粉条、粉皮),甘薯又是三粉产业的原材料,近年来,庙下镇充分发挥区位和传统甘薯加工产业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做强做大甘薯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逐步形成了甘薯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三粉”专业村9个,“三粉”企业73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甘薯加工产品年产量18万吨,2019年实现年产值10.5亿元。“三粉”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庙下镇实施乡村振兴、三产融合、产业兴镇的有力抓手。现在,庙下镇已成为河南最大的甘薯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品种多样的三粉产品
2019年6月,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庙下镇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月份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批准创建。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布局“一核、一带、两基地”(“一核”即甘薯加工生产核心区,“一带”即甘薯规模化种植产业带,“两基地”即甘薯保鲜制粉基地、甘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估算投资约5.6亿元,包括甘薯加工、仓储交易、文化体验、产品展示、脱毒育苗、科技研发、规模化种植、高产栽培等子项目30余个。目前,甘薯脱毒育苗中心正在施工建设,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正在设计规划,甘薯淀粉加工厂已选址立项,各项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庙下镇党委书记郑红岭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经过2到3年的努力,将甘薯产业园建设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带动效应显著,转型升级明显的产业园,并全力打造全国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样板。”
脱毒红薯育苗
据了解,近年来,庙下镇在规划上出思路,围绕打造规模化甘薯种植及初加工示范基地、中国最大的甘薯生产和集散中心的目标,以甘薯产业为主导,聘请省农科院科学编制《汝州市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规划园区总面积261.65平方公里,确定了“一核、一带、两基地”的产业布局,统筹布局甘薯育苗、种植、加工、研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等板块,提升园区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该镇积极引导企业增强与科研院校、大型企业的合作,改进甘薯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和创新产品品种,增强庙下镇甘薯产品的品牌竞争力。目前,庙下镇已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4亿元,引入冷藏速冻等先进设备,开发甘薯产品53个。
工人正在建设育苗大棚
在绿色上下功夫。近年来,在环保高压下,庙下甘薯加工产业面临生死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庙下镇坚持堵疏结合,赢得了甘薯加工产业的华丽转身。在堵的方面,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甘薯加工企业依法进行取缔,2017年以来,共取缔小甘薯加工企业50余家。在疏的方面,投资2600万元,在“三粉”企业集中的8个村铺设污水管网8.4公里,投资1300万元,建成天然气管网。对保留下来的73家企业,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所有甘薯加工企业优先使用天然气,锅炉全部改用天然气,彻底解决了甘薯加工产业面临的环保问题。
提升产品质量。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甘薯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目前庙下镇辖区所有甘薯加工企业实现了订单销售,其中东都实业的其家昌、乡思实业的乡思等系列甘薯产品,进入丹尼斯等大型商超连锁企业,并远销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
铺设天然气管道
积极对上争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甘薯产业,庙下镇还依托雄厚的甘薯加工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支持。经过努力,2019年7月,庙下镇成功获批省级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省级财政扶持30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甘薯脱毒育苗研发基地已开工建设,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正在设计规划,甘薯淀粉加工厂已完成选址立项。
现在的庙下镇是河南省生态乡镇、河南省卫生乡镇、河南省文明村镇。下一步,该镇将全力推进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抓好资源整合,拉长产业链条,丰富甘薯加工品种,促进甘薯产业快速发展,使庙下的甘薯产品向高品质、高效益、高知名度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