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你最牛!秦世桢长大了国画滨河公园里的布谷鸟诗词世界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9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5-26

河南考生,你最牛!

孟学礼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图片来源网络

又到一年高考季,今年的高考,因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给所有考生增加了拼搏的时间。

提起高考,作为全国生源第一大省的河南人,无不为学子们的处境愤愤不平。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考场,就因为考生所在的省份不同,录取分数线就相差一大截。

每年高考前后,网络、短信、微信等舆论空间里,充满了各种怨声载道的声音。

笔者针对河南考生受到所谓的不公平待遇,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看法。

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学习成为年轻人追求人生出路和事业的一条最公平的途径。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使高考成为学子们公平竞争的平台。

记得一位演说家也是讲师曾经说过:“中国最公平的事情就是高考!”每年一次的高考,全国千万名的高中学子为求功名,在同一天,一起走进庄严的考场一比高低。不分贫贱,不分地域,不分城市,不分户籍,只要符合最基本高中学籍的条件,都能参加高考。

改革开放后,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1998年5月,国家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有39所高校入围,叫作“985工程”。之后,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作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提出面向21世纪,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有100所左右的高校入围,叫作“211工程”。

平时关注教育方面的人士都知道,1998年全国入围的39所高校既是“985工程”,同时又是“211工程”。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科学家钱学森时,在社会上曾引起了“钱学森之问”的极大轰动。钱老向温总理提出:“为什么我国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于2009年作出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也称作“珠峰计划”,并在20所著名高校中进行试点。

同年,首批入选“985工程”中的9所名校组建了“九校联盟”,简称“C9”,是中国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其立意为“创世界一流大学”。

近年来,不管是“985”“211”,还是入围“珠峰计划”和“C9”的这些名校成了全国高校的“王牌”,是教育界抬眼高看的最高领域,同时也成了高考学子们冲刺的终极目标。

有心的人士都知道,国家选拔的这些顶尖名校,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只有郑州大学一所高校入围“211”,偌大一个河南省,竟然连一所“985”都没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凭借地域优势,几乎包揽了全国一半的名额。

近年来,全国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千万名,超亿人口大省河南的考生比例几乎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2019年,全国高考人数1031万,河南就超过了100万。因著名高校受地域的影响,录取名额偏重于所在地的考生,作为生源大省的河南只有一所“211”高校,这种局面造成了河南考生人多“粥少”的现状,出现了文章开头说的不公平。

高考,成了学子们的一道重要门槛。为了使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各个高中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不惜高薪聘请高教,挖掘教育资源和潜力,特别是对高三学生,学习教育抓得更是滴水不漏。

为了鼓励学生提高分数,有些高中学校的教室里挂出很多震撼人心的励志口号:“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乍一听,这种霸气的比拟还真能激励人的思想。更有充满火药味的口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宁可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大楼”“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这些口号似乎像是参战将士在出征打仗时的誓言和壮语,让人看了心潮澎湃、慷慨激昂。

面对全国如此严峻的高考局面,河南考生更是雪上加霜,想顺利跃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要比其他省份的考生付出很多代价。

网上曾有一段描写北京和河南考生的段子:“北京的考生在晨跑,河南的考生在晨读!北京的孩子晚上按时睡觉,河南的孩子在挑灯夜读!北京的孩子410分成为工程师,河南的孩子510分成为搬运工!”虽说这段话有点残酷,但反映了河南考生面临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河南省的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呼吁,争取著名高校招生政策向河南倾斜,改变和扭转了不少招生偏差现象,但面对庞大的高考资源大省,仍然是“杯水车薪”。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国体庞大,资源很难做到平均分配或分布。作为河南考生,我们要面对现实,体谅国家和政府的难处。

其实,我们河南由于面临生源多、名校少、录取分数高的现状,学生们平时都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多方施压下埋头苦读。在激烈的竞争和高压下,河南学生被迫催生和养成了很多其他省份学生无法超越的自身优势。比如: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应对能力强,实战(考试)技能过硬,具备善于学习钻研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等等,这些都是高校教师公认的,也令其他省份学生望尘莫及。

以上这些,笔者绝对不是故意在宽慰我们河南的学生,有充足的证据和实例来证明。

比如,近年来清华和北大等高等学府名校逐年增加对河南考生的录取数量,就能充分证明这些著名高校看好河南考生的优势,有些招生老师直接就说河南考生基础好、知识牢靠、能吃苦、适应能力强。毕竟,河南高分考生是在百万名高考学生中“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一路“杀”出来的。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儿子对笔者说:同班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虽然都是被“哈工大”录取的学生,但在学习过程中,就显示出了优劣。一些省份的同学由于基础差,高中知识掌握不牢,对于高校老师的授课很难接受,有些学生竟然听不懂。相反,我们河南的学生就不一样了,老师一点就会,不需要费很大劲就能理解。

据笔者与一些著名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座谈了解:在高校学习期间,全专业成绩排序前几名的学生,几乎全部被来自河南的学生“独揽”。大学四年毕业,外省份的一些学生深知自己水平和基础差,连参加研究生考试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匆匆毕业,匆匆就业,与继续深造无缘。而河南学生凭着自己扎实的基础和敢于拼搏的韧劲,就敢“一览众山小”。

自古以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扎根在人们心中的观念挥之不去,比如古代流传的那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照明灯下苦心”的谚语至今深植在国人脑海里。

其实,人生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读书也并非成才的唯一途径。现实中,一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都具有高学历。高校里学到的知识不一定能用到各行各业,有些职业也不一定非要在高校里掌握很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成功。比如创业成功的马云,也不是“985”“211”名校毕业的学生,还差一点被普通高校挤出校园。

说到这里,笔者并非在说读书无用,因为,高考的“独木桥”不是人人都能挤过去的,你不适合走读书成才这条路,可以选择和规划适合自己奋斗的其他途径。

毕竟,条条道路通“北京”。

但是切记,基础的文化知识还一定要牢固掌握,否则,即使你成功了,也是个“土豪”。

河南考生,加油吧,不要怨天尤人,“独木桥”上,你是最棒的,请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