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融媒体中心记者尚自昌
老汝州城有四条驿道与域外相通,分别是东路、南路、西路和北路。驿道又称官道,以县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东路出东城门走石庄、车渠、赵落、长阜至郏县方向,西路出西城门向西走十里、庙下、官庄、临汝镇到洛阳方向。东路和西路大体是今天的洛界路即S328线汝州段。南路明清变化较大,明代曾出西城门,走西关南拐向南过河,走夹河、干沟(今小屯宗庄一带)、小屯、大营(今属宝丰)至鲁山和宝丰境;清代曾出东城门,走东关南行至二里店、东南过河至十字里、瓦窑(虎头)、小屯至宝丰水泉,由宝丰分路去鲁山。北路出北城门沿洗耳河北上,走十里铺、纸坊店、段村铺至登封,因此北路又称汝嵩驿道。
捷山路村旧民居
十里铺村路标
北路大致是今天的207国道即锡海线汝州北段。
北路是由来已久的古道,沿洗耳河南北延伸,是8000年前地质史上一次叫“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留下的杰作。什么时候成为官道,现有资料无从考究。许由避尧天子位禅让隐居汝州,武则天嵩山封禅,孟郊游嵩山,范仲淹嵩阳书院授课后出汝州为母亲寻找墓地,宋高宗河北南逃建南宋,元兵偷袭汝州败金国,中日郑州会战国民党38军成功南逃,均走的是这条古道。
官道与民道的区别在于有无墩台标示,即“五里一墩,十里一铺”。墩用土或石堆成的锥形堆,相当于今天公路的路标。墩无人看管只是标记,铺有人管理,是官府传递文书信件,接待来往官差设的驿站。墩铺设置后,大多会形成村落或集镇。今天带墩、铺的村落大多都与官道相关。
北路在四条官道中最短,至登封界不足40里,设三铺。
出北城门沿洗耳河北行,至风穴路街道城北社区的蔡庄为5里,蔡庄也叫五里墩,现已成为市区的组成部分。洗耳河南行至蔡庄西北后受到高地阻拦折向东南,绕蔡庄南行一个大弯至北城门外西南行,然后从西城墙外南行入汝河。出北城门后的古道就在蔡庄和洗耳河之间的河岸边。2005年洗耳河道取直,蔡庄西部的河湾区规划为一个广场,世代沿河而居的蔡庄与洗耳河分离。
蔡庄向北沿洗耳河北行5里就是十里铺村,属煤山街道肖庄社区。十里铺村在洗耳河东岸,近年来随着风穴路的开通,村居向东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十里铺村的文化人建议在风穴路旁立个村标,刻上十里铺的名字。如今这个想法已经落地,一个刻着“十里铺”三个红色大字的大理石路标勾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让这个小村的知名度大增。
过十里铺北行5里,至骑岭乡马庙谢湾自然村为15里,当设墩台。墩台遗址还在,据说是年长的村民在学大寨时再三坚持才得以保留,虽水冲雨刷,仍高傲地标示着这个古道上的特殊位置。谢湾位居洗耳河的一个转弯处,河岸上的黄土崖适合挖窑而居,至今保留的数十孔窑洞记忆着村落的沧桑。
再北5里是骑岭乡东坡村,明清和民国时叫纸坊店或称北二十里铺。东坡村原来在沟底,60年代修水库移至东坡,改为今名。东坡村是汝北马庙湖风景区中心地带,是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东坡村再北进入山区,行5里为截山路村,属陵头镇黄岭行政村。因距两铺之间,且路险难行,山贼常在此设伏截路故名。截山路不知何时叫捷山路,一字之差,没有了乡愁故事。
再向北5里就是陵头镇段村,明清称段村铺,俗称段子铺。出段村界就进入登封境。段村是汝北的重镇,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节点。古有“南有半扎店、北有段子铺”之说。段村的九个自然村构成,保存有成片成区的古民居,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启动保护程序,准备申报省级传统村落。
北路大体沿洗耳河北上。
洗耳河是汝州城的母亲河。《汝州市志》记:洗耳河,发源于登封送表南,经市区西侧由北向南注入北汝河。长36公里,平均宽130米,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
洗耳河有两个大的源头,一在登封市送表南的分水岭处,距段村地界2公里左右,水量不算大;一在汝州大峪镇的高岭一带,再准确地说是大峪镇青山后村的黑龙潭。距段村马窑10多公里,沿途众多支流汇入,所以应为洗耳河的主源。若从黑龙潭算起,洗耳河全长再加5公里也不算过。
从高岭到段村这段河成东西流向,多个小道通向登封南部的诸多村落,众多小道又沿河汇成北路的重要支道。
秦实行郡县制,县下的管理是乡里制。乡与现在乡镇不同,是个地理概念,是以县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个片区,称为四乡。
明清时期汝州的四乡东为和丰乡,西为乐岁乡,南为安宁乡,北为寿永乡。里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但辖村相差很大。
清代汝州有1190个自然村,分34里,最小的里辖3个村,最多的辖107个。水峪里是个大里,辖71个村庄,基本把洗耳河从源头的高岭村到北城门外蔡庄村的两岸村庄全包括了进去,实际距离30多公里,是34个里中战线拉的最长的一个。
也许古时汝州里的划分者是个风水大师,缘于对水是财的偏爱和敬重,不想让汝州城的母亲河这笔财富因为里的划分而中断吧!《直隶汝州全志》把水峪里放在34里的最后一个介绍也许有“压轴”的意思。
民国一度实行乡保制,改水峪里为洗耳镇,保留了原有规模。
北路与其它三路相比,近半在山区。
山区的村落多沿河岸和沟汊聚集。
古言说沿河而居的村庄大多富有,沿古道居住的村民头脑多灵活。实地走访果不虚传,这里的村落选址、院落布局,窑洞和院房结构,真让人大开眼界。土窑、石窑,窑连窑、窑上窑,梯田窑、地坑窑、地坑院,前院后窑、上房下窑……可称其为古村落群。
从谢湾村到段村马窑,河两岸已发现七个土寨,筑寨工程浩大,没有实力的村是很难完成的。其中谢湾寨和杨沟寨酷似汉的坞堡,选址之险要,构造之奇特,非有军事家才能者莫能为之。1944年日军占领汝州后,段村寨成为日军据守北路的据点,对汝登活动的八路军大峪根据地构成很大威胁。
在陵头镇黄岭村的一个自然村,有一个奇特的超大地坑院,足有两个篮球场的面积,四周有10多个窑洞,组成四个院落。窑上有藏粮和藏身的天窑,院中有瓦房,院内有地道。构造也像汉代的坞堡。
王湾村西的高崖间,有长达数里的地道,道口开在上下难达的土崖半腰,洞内有藏粮库、休息区,还有水井可汲水食用。村民传为李自成的藏兵洞。李自成在河南多为流动作战,没有建立根据地。据传李自成攻破汝州城后又很快去往他处,在这里挖藏兵洞不合情理。理性判断当与附近的村庄或古寨相关。实地考察和走访,此洞与王湾寨相通,应为王湾寨寨防的组成部分。
北路与北城门相通。从北城门到中大街是南北直道,就是现在的苍巷街,明清时叫登封巷,说明这条路通往登封。
公元前4000年前,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中原的嵩山一带,这个时期中华的历史上出了尧、舜、禹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那时君主继承实行的是禅让制,巢父、许由两位先贤为避尧帝的让位,沿嵩山小道南隐汝海,留下了尧王访贤和许由洗耳两个传说以及洗耳恭听、牵犊上饮两则成语。洗耳河因许由洗耳而得名。
公元696年,大周国泰民安,武后则天皇帝要去嵩山向皇天报告政绩。于是大队人马从洛阳出发到汝州温泉沐浴净身三日,然后移驾汝州,在望嵩楼上对嵩山上香相告。之后择吉日出汝城沿古道北上,入嵩阳县界后再次上香,于是有了送表的驿站之名。武皇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
宋靖康年间,大宋的皇子赵构出京调兵勤王,金兵却攻陷了汴京,徽钦二帝被掳北上,赵构躲过一劫。赵构沿嵩山古道南逃,金兵在后紧追不放,行至洗耳河出山口,河水暴涨无法渡过。绝望之时,一匹白马突现,将赵王驮起飞越宽宽的河道。金兵望河兴叹,认为天不灭宋,只好不了了之。原来这匹白马是河口马王庙所敬的马王。马庙村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再后来这里的庙宇多了一位神像,那就是康王赵构。再后来这里住户增多,就形成了村落,这就是今天的马庙行政村。洗耳河上的水库因临马庙村故称马庙水库。
元末兵乱,原籍巩义的滕姓不知何因离家出逃,沿嵩南古道行至一道深沟口休息,发现这里沟深土厚,不远处有群山可躲,就在这里打窑安家。后来这里就形成一个叫滕口的小村落。明初滕家出了个进士,官至黄州知府。再后滕家又出了个举人,考入太学学习,官至兵部左侍郎。这个侍郎就是明代汝州乡贤,在成化十二年上书皇帝将汝州从南阳府分出,直接归河南省布政司管辖,汝州也因此成为汝州直隶州,步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辉煌。
民国时期改驿道为邮路,北路至登封九十里为县上邮路。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交通建设,将这条古道南北延伸至内蒙古、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8个省份,名为207国道。
207国道北起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南至广东徐闻县海安镇,又称锡海线,全程3738千米。
最新的消息是207国道向北延伸至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市,新名简称“乌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