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诜:吃出来的智慧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8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5-07

孟诜:吃出来的智慧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孟诜像


在医疗界,他是名副其实的“食神”;在餐饮界,他又是货真价实的“名医”。这两种看似互不相搭的身份,在他身上得到无缝隙、无障碍转换。

说起吃,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无与伦比;能让美食与疗养完美结合,1200多年前的汝州人孟诜和他的《食疗本草》更是独步天下,灿烂辉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许多国家都没有这么多潜在的食疗原材料。为充分享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唐代的孟诜通过采集、挖掘、继承和发扬,穿越历史,在《食疗本草》中将美味与食疗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讲述给我们。

孟诜怀着对各种食材不同医理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将食物转化为疗效的灵感,被后世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他的舌尖上的《食疗本草》,以其超前的味觉意识和与医学疗效的完美结合,吃出了理论、吃出了水平、吃出了境界、吃出了智慧,应该率先赢得点赞与喝彩。

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

《食疗本草》———味道

“鸡肉入药,无疑是人类和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唇齿与脂肪纤维的默契配合,让这香韧柔滑的口感瞬间迸出又随即留齿,只留下口腔内质朴的味道和人体内健康的因子蓬勃生长……”关于用鸡疗病,孟诜最有感受、最有发言权。

鸡鸭鱼肉是人们平时常见的食物,但是一些养生家认为,它们不仅可以用来食用和养生,而且可以用于中医药膳和疾病的治疗。唐代医药学家孟诜在其医药著作《食疗本草》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养生家中,有这么一个流派,他们既不主张呼吸吐纳,运动锻炼,也不主张悦意琴棋,服食药饵,而是提倡食疗。这一派人中有南唐的陈士良、元代的忽思慧以及明代的卢和等,但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唐代的著名医药学家———汝州人孟诜了。

孟诜(公元621年~公元713年),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他是我国古代112位医学家之一,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诜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理所当然。

《食疗本草》中,记载了许多常见的食疗食材,其中鸡的吃法尤为让人垂涎:“光粉诸石为末,和饭与鸡食之,后取鸡食之,甚补益。人毒热发,可取三颗鸡子白(蛋清),和蜜一合,服之差(差,好的意思)。黄雌鸡,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用今天的话说,意思就是:吃鸡肉可以驱毒养颜,滋阴壮阳。

一百只鸡就有一百种吃法。

智慧的孟诜知道,即使一墙之隔的近邻,孕育出的食物,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凭借着对美食本能的直觉,每个家庭,都会在节假日里穿街走巷,来到城市的农贸市场,去选购自己最为满意的那只鸡。

智慧的孟诜更知道,并在《食疗本草》中,将日常生活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都做了精彩的分析和记述。真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在古代,药又被称作“毒”,这里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如寒热温凉、酸苦辛咸等等,使用得好当然能治病,但若把握不好,反倒招灾引祸。因此,古代许多医学家都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五谷杂粮、大米白面,这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无数食品中,遴选出的性味最平和而营养最丰富的“良药”,它治的正是人类如何生存这个大“病”。

我们欣喜地看到,原来在我们身边竟有这么多既好吃又能养身益寿的宝贝。怪不得孟老先生那么高寿。

他的这个善于用日常食品养生保健大发现,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身体强健,寿命亨长,这恐怕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所谓吃鸡虽易,食补不易,且吃且珍惜。

《食疗本草》———心传

中国美食源远流长。从上古到如今,吃的方法仍然遵循精选食材、尽心烹制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自然的融合,大师的心诀,食者的领悟,吃的每一次体验,无不让人心存感念,唇齿留香……

但能像《食疗本草》的作者孟诜老先生那样,将美食转化至养生高度的,还真不多见。

孟诜年轻时,对吃的天份就表露无遗(好医药、养生之术),后来更加精研食疗与养生术,曾拜名医孙思邈为师,二人过从甚密。

据《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记载:孟诜,汝州梁人。擢进士第,累迁凤阁舍人。他日至刘祎之家,见赐金,曰:“此药金也,烧之,火有五色气。”试之,验。武后闻,不悦,出为台州司马,频迁春官侍郎。相王召为侍读。拜同州刺史。神龙初,致仕,居伊阳山,治方药。睿宗召,将用之,以老固辞,赐物百段,诏河南春秋给羊酒糜粥。尹毕构以诜有古人风,名所居为子平里。开元初,卒,年九十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孟诜在凤阁侍郎祎之家里见到武则天所赐的银子时说:“这是用药(银)水涂抹的假银子,一烧便知。”刘放火中一烧,顷刻化成锡水。武后知道了这件事,对孟诜很不满意,便将他降为台州(在浙江)司马,后又升为春官侍郎(礼部副职)。相王李旦仰慕孟的才学,召他为侍读,负责讲解经学。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拜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当了皇帝(睿宗),十分想念孟诜,便下诏叫他入朝做官,孟以年老为由婉言谢绝。次年,睿宗不忘旧好,赐给孟诜绸缎百匹,又命河南府(洛阳)于春秋二季送羊、酒、食物给孟诜。开元初年,河南府尹毕构认为孟的高风亮节可与东汉有名的隐士向长(字子平)相媲美,遂将孟诜居住的村庄命名为“子平里”。

后来,睿宗得了一种怪病,头目眩晕、耳目赤红,难理朝政,遂调动满朝御医和民间著名郎中,却收效甚微。孟诜得知这一消息,焦急万分,日夜兼程,送来他用柿子醋和几十种中草药调剂的驱邪正本养生汤,睿宗仅服药两个疗程,怪病(其实是现在的高血压)全无,再无复发。当睿宗赞赏孟诜所献宝药功效神奇和他的高风亮节时,孟诜却说:“把仁爱贯穿于品行:天知、地知、君知、吾知、他知;把仁德付诸于行动:山知、川知、云知、江知、海知”。后来就演变成为“弘道无人问,良心有天知”的至理名言,意思是弘扬仁义道德也许无人问津,但是良心的好坏却有天地知晓。

《食疗本草》是孟诜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搜集241种兼具医疗作用与营养价值的食品,编成的我国第一部食疗学的专著,是对唐朝以前食疗药物及食治验方的系统总结。

《食疗本草》极具养生价值,又可让饕餮之徒大快朵颐,成为吃货们的最爱也在情理之中。

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知道而知足的孟诜,没有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忐忑在别人的言语中。他坚信:我就是我,别人永远无法插足与改变。

《食疗本草》———精髓

孟诜常说:“养性者,善言不可离口,善药不可离手。”

他用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得益于他对上天和食材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

孟诜的《食疗本草》,实乃食疗医学的精髓所在。

《食疗本草》重视食药禁忌。详细记录了食药的禁忌,如胡瓜,性寒。不可多食,易动风及引起恶寒发热。又可能引发瘅疟,兼能使瘀血积聚。杨梅多食损人齿及筋。河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杀人等,其条目内容与实际十分符合。此外,还注意到妊产妇及小儿的饮食问题,记录有“凡产后诸忌,生冷物不食”;“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若食,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等。

《食疗本草》明确了动物脏器的食疗功效,如牛肝治痢,牛肚主消渴,牛肾主补肾。羊肚主补胃病虚损,止虚汗;羊肝性冷,治肝风虚损。猪肾主人肾虚,猪肠主虚渴,猪肚主暴痢虚弱等。

《食疗本草》提出因人因时因地的、与四时季节变化相应的思想,如“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食疗本草》除了十分注意食疗的季节变化外,同时也强调了食疗的地区性,对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和食用同一食物的不同效果作了详细记述,如:“白粱米,此北人长食者是”“牡蛎,北人不识,不能表其味尔”“海藻,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

《食疗本草》记述食物的采集时间、加工贮存和食用方法,对于食药采收时节的记录更加详细,如:“甘菊,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苋,九月霜后采”。对食物的烹调加工、食用方法作了精细记述。如:“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以一只理如食法,和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烂即出,食之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补丈夫阳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良”“鸡头子……可取蒸,于烈日中曝之,其皮壳自开”“仙家有贮石莲子及干藕经千年者”。

《食疗本草》还收录有丰富藻菌类的食疗应用,包括紫菜、船底苔、干苔、海藻、木耳等品种,除了记录有食药的性味主治、食物宜忌外,还附有很多简便实用的食疗验方等,实用性很强,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

从《食疗本草》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仅是孟诜的味道,更是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食疗本草》———异香

日常生活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等,这些中国家庭中最普通、最简单的厨房食材,被孟诜提炼升华以后,一千多年来,一直以其简单的做法、独特的味道、慰藉着中国人的生活和胃口。这些不起眼的食材,在他的笔下复活成自己独有的味道。

这种味道,不仅是家的味道,更是中国的味道。

孟诜年轻时喜好方术,四十多岁时拜孙思邈为师。受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学术思想的影响,在食疗和养生等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他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3卷,另撰《家祭礼》1卷,《丧服正要》1卷。其中《食疗本草》收集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食材200余种,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也是一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原书有条目138条,后经孟氏弟子张鼎补充了89条,合计为227条。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本《食疗本草》(1984年7月第1版),是根据敦煌残卷,并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找出佚文,参考有关文献辑佚而成,共撰辑食药260条。

孟诜之学,继承了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学术成就,并有所补充和发挥。

他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地域物产的不同,顺天时,应地利,从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凝炼成了诸多关于食疗的秘方,并形象地描绘出某种食物的特性功能,教会我们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教会我们该怎样适时对身体保健养生,都是“吃”出来的智慧结晶。

《食疗本草》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食治》比较,有许多新的、独到的见解,其中不少品种为唐初本草书中所未录,因此受到后人的称赞。诚如该书重刻本序中所言:“孟诜虽为孙思邈弟子,然其《补养方》(即《食疗本草》)并不拾孙氏《千金·食治》之牙慧,而有独出之心裁。”

《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更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同时,《食疗本草》里散发出的一千多年前的异香,至今仍萦绕在我们的味蕾上,萦绕在华夏子民共同的味觉深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