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牛莉萍 通讯员王国锋 陈振旭)3月26日,驾车行驶在杨虎路上,穿过王寨乡的路段,每经过一个村庄,就能听到一声声的复工口号、返工政策、防疫知识,偶尔还能看到迎面驶来带着“红口罩”的宣传车,在播放着相似的内容。
连日来,王寨乡利用电话、大喇叭、宣传车、脱贫攻坚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疫知识、返岗就业政策和省内外务工企业招聘信息,并组织帮扶责任人一对一联系宣讲,不断提高辖区内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的政策知晓率,376人踏出了汝州,进入企业实现复工。
“通过广泛的宣传,贫困户中有一部分家庭实现了外出务工增收,但还有一少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针对他们的情况,因人施策,保障他们短期长期都能稳定增收。”王寨乡党委副书记张军鹏告诉记者。
据了解,王寨乡协调农业、电商、科技等站所及农副产品采购员,积极推广贫困群众手中积压的农副产品,还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公厕管理员、治安巡逻员等弱劳动力岗位和农产品宣传、村内人居环境整治、镇区建设等临时性岗位,实现了就地先行务工,解决群众短期增收的燃眉之急。目前,该乡通过线上与线下推广,已实现销售鸡蛋6万多公斤,蛋鸡、肉鸡1000多只,安排弱劳动力岗位就业183人、临时性岗位灵活就业216人。
“多亏村干部安排了公益岗位,这几天参加村居环境整治都有补助,等过几天,村里扶贫产业项目开工后,还能有更好的岗位。”正在裴家村路边浇树的贫困户裴占生高兴地说道。
截至3月26日,王寨乡的6个扶贫就业基地,采取“基地里”和“基地外”工作模式,将分散轮岗进基地上班和基地送料上门加工相结合,已经吸纳了136人长期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