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这是一个丰收的时节。田里的玉米,黄澄澄的看得人心里欢喜,丰收的喜悦抑制不住地流露在农民脸上。原本寂静的田野此刻机器轰鸣,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各家都忙着在田间地头察看自家地里秸秆还田的情况,这成了我市今年秋收秸秆还田推进工作的重要标志。
过去,收完庄稼后一把火烧掉的老习惯、老传统、老方法让人们叫苦不迭,种田人在农忙之余还要遵守禁烧要求。烧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也要接受,得不偿失;不烧,那么多的秸秆无处安放,也愁人。而监管部门面对庞大的监管范围更是应接不暇,经常是看到浓烟,人到跟前,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最无辜的是广大市民,每年到夏收和秋收季节都要接受浓烟的毒害。焚烧行为还经常伴随着各种其他危害,秸秆焚烧导致空气中颗粒物增多,环境质量下降,而且影响机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甚至造成高速公路关闭,严重干扰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秸秆焚烧因其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极易引发火灾,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每年到这时,消防安保部门也是枕戈待旦,时刻警惕。秸秆焚烧的弊端让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找出解决之道。
袁隆平院士说,良种、良法、良田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三个基本条件,其中良田是基础,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的农作物。为解决秸秆禁烧的问题,秸秆还田成了首选。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有效缓解目前土地板结的程度。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效果如此显著,但推行并不容易。目前我市农村的耕作制度,不适合大面积的机械作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土地面积小,大面积的农业机械作业还推广有限,小面积的秸秆机械还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而且技术不成熟,在晴朗干燥的天气作业易造成黄土飞扬、尘埃满天的污染。
我市前期的秸秆禁烧工作主要以“禁”为主,在有效遏制大面积秸秆焚烧的同时,也努力一步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根源。都江堰工程让世人瞩目,其原因是李冰父子治水重在疏而不是堵。与治水同理,一味地“堵”不如“疏”。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市各乡镇因地制宜都找到了适合本地环境的禁烧方式。如汝南街道连续两年实施秸秆还田大额补贴政策。今年,对收储玉米秸秆达到1000吨以上的单位和个人,以每顿20元予以补贴,对落实秸秆粉碎还田深耕作业的农户,每亩补贴43元。又如,骑岭乡推广秋收“一条龙”作业,组合各村有农业机械的农户,采用收获机、粉碎机、深耕机、耙地机“一条龙”作业,统一价格,为农民减轻负担,反响良好。也有地区结合本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将农作物种植与农业养殖结合起来,形成能源利用链条,变废为宝。长此以往,农民切实收获秸秆还田实实在在的利益,秸秆禁烧不成问题。
为解决秸秆禁烧的问题,我们一步步推行秸秆还田政策。随着以前当作废弃物的秸秆被重新认识、挖掘、利用,一项新能源正在被开发。而秸秆还田的背后是目前我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民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对科学种田、科学发展的实际践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信号,新时代下新农业的发展也必定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撑下越走越远,实现现代农业科学健康发展绝不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