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汝州非遗项目———汝州曲剧梅花绽放春意浓习近平在正定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4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3-06

汝州非遗项目———汝州曲剧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曲剧爱好者在排练节目(资料图)

汝州曲剧是在河南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

大约在民国初年,出现鼓子曲与踩高跷相结合的形式,称为“高跷曲”。它最初出现的时候,既不化装,也不分行当,只是由数人踩高跷唱有故事情节的曲子,以三弦等乐器伴奏,走街串坊。1920年前后,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的行当分工的高跷曲,多数鼓子曲中有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脚本,如《小姑贤》《打皂》《小打鱼》等。

“高跷曲”去掉高跷拐子并登上戏剧舞台,是一般的民间歌舞演变为正式的“高台曲”这种戏曲形式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曲剧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老汝州的曲剧———地道货”这句在汝州城乡广为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汝州人对曲剧的自豪和挚爱。“经济发展是血肉,文化建设是灵魂”,我市戏曲历史源远流长,自1926年5月18日曲剧被杨楼镇郑铁村朱万明等搬上舞台至今已经有94年的历史。2016年“汝州曲剧”被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崔占、杜书安、范兰英、朱海、张太雷、王凤霞、李建政、樊桃红、李芳东、韩志国、孙艳艳、董永军、韩建章等。

作为曲剧发源地,近年来,我市积极寻找地方经济和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契机,持续加大戏曲活动开展的范围和频率,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曲剧艺术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和创新。

(刚鑫雨 杜宏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