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为青少年开出疫后恢复“心理处方”戴口罩第一条手卫生最关键血液太黏稠,睡眠有反应购买口罩要看清这些细节市场监管部门给出消费警示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增强抵抗力老年人如何管理好饮食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4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3-05

市一院为青少年开出疫后恢复“心理处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冯晓楠)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民众应对心理压力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青少年儿童更面临开课不开学,复课复学的双重挑战,他们又该如何应对?为此,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成立由资深心理专家谭红梅、杨志霞组成的医疗救助服务“青年帮帮团”,为疫情期间青少年儿童开课不开学及复课复学期间的健康问题开出“心理处方”。

“宅”着会对青少年儿童有什么影响?

生活作息不规律带来的身心疲累。熬夜、睡懒觉、饮食不规律、久坐不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产生眼睛酸痛、头疼耳鸣、食欲不振等症状。

被迫“宅”家的压抑烦躁。假期的延长意味着不能和同学、朋友结伴游玩,一个人在家里的时间会变得漫长乏味,青少年儿童的各种需求被压抑,心情会郁闷不舒畅。自制能力欠缺,进行网络上课学习,很难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对疫情及复课复学的焦虑担心。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已经能够自主获取外部信息,对疫情有一定的了解。部分青少年儿童面对每天变化的数据可能会想到疫情对生活的影响、疾病对生命的威胁,担心家人和朋友的安全,这些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同时,假期的延长和无法确定的开学时间,让他们担心开学后是否要承担更大的学习补课压力。

如何更好地陪伴“宅”家期间的青少年儿童?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维持稳定秩序感。注意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保持正常的饮食、睡眠等作息规律,外在生活的规律性会带来内在心理的有序感,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因身体疲劳而导致心理疲累。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减少沉迷其中的可能。合理安排学习,避免后期因学习内容堆积而增加完成学习任务的难度。

坚持运动与兴趣活动,维持愉悦情绪。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适当做些室内运动能帮助大脑改善新陈代谢,平衡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有助于消除被压抑的精力,稳定情绪。

保持同伴联系,减少孤单情绪。虽然“宅”在家中不能出去与小伙伴们见面,但是通过微信、Q Q,大家可以在线交流,保持适度的联系、分享“宅”家的生活、谈谈各自的感受,可以减少孤单情绪,找到群体归属感。

科学信息筛选,避免恐慌情绪。网络媒体时代,信息鱼龙混杂,有很多夸大不实消息,青少年儿童对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容易引发情绪波动,这时父母、亲密照顾者要引导他们寻找专业科普资料,获得科学可靠信息,并加以解释。

两位专家提醒: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对自我、生命、世界的认知在不断发展中,受某些事件的影响,会触发对生命与死亡、存在意义的感知,合理引导探索思考,对后续自我的发展及心理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共同关注疫情期间青少年儿童开课不开学及复课复学期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平稳度过转折期。如有疑惑,也可拨打该院心理咨询热线:0375—2321306。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