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丁尧相考上了进士,要在东门里立一座石牌坊,他请了一班能工巧匠,忙乎了几个月,坊的底座、梁柱、坊首等部件都已完成,并拉到了街上只等竖立了。
坊是青石雕造,每一部件都是千斤万斤,安装起来都不是件容易事。底座和四根立柱立起来后,就要架横梁和安坊首。横梁和坊首是坊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整块青石雕造,重约数万斤,挪动都很困难,要是把它安到一丈多高的石柱上去,那就更加困难。工匠们围在一起商量,可是商量来商量去,最终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
领作的围着立起的石柱和放在地上待装的横梁坊首,转过来转过去,一会儿仰脸看看石柱顶,一会儿低头看看横梁和坊首,急得头上直冒汗,总也想不出办法来。有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过来,年约八九十岁,还有些邋遢,仰起脸来看看柱顶,看看横梁和坊首,还伸开胳膊去丈量,琢磨安装的方法。工匠看了觉得好笑,有人说:“哼,我们的师傅都没门,他还能有什么办法。”有人说:“就是,看他那爬角儿也不像穆桂英!”
领作的听到了议论,觉得作为工匠说这样的话太不应该,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自满看不起别人,就走过去向老者深施一礼说:“这横梁和坊首怎么向上安装,想必老先生有什么办法,请指教。”老人看看领作的,笑了笑说:“你没看我已是土都围到脖子的人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领作的悻悻而回,还被徒弟们讥笑一番。就在这讥笑声中,领作的忽然醒悟:“啊呀,他说土都围到脖子了,不是让我采用堆土法吗!这不是鲁班显灵,在给我们点化吗!”急忙转身去找,老人已无踪影。领作的急忙召集工匠,拉土堆集,将土堆成长长的斜坡,高与柱顶齐,将横梁和坊首沿着斜坡,一步一步向上推拉,直到与柱顶相平时,再慢慢安装上去。讲述者:李成义整理者:李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