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郭丽芳)“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这首流传于南北朝时期的《采桑》民歌,展示了当时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的繁忙景象。近年来,焦村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立镇、林果富民”的方针,在焦村镇南部规划建设了焦村镇蚕桑小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生动再现了蚕桑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7年,汝州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焦村镇借此机遇,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将农户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发展蚕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据了解,该镇与河南农业大学、省蚕业协会、省蚕科院及省丝绸协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桑园管理、养蚕技术、蚕丝被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与缫丝厂签订长期供应合同,每年饲养春蚕、夏蚕和秋蚕3次,全年亩产蚕茧300斤以上,养蚕收入每亩达到1万元。截至2019年底,该镇已流转3500亩土地,整合筹措项目资金2200万元,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136座,开发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桑叶面、优质食用蚕蛹等蚕桑产品,2020年万亩桑园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养蚕4.5万张、可产鲜茧1800吨左右、综合产值达到8000余万元。
“焦村镇以前有8个贫困村,4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户2312人。近年来,通过蚕桑产业,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底,全镇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该镇党委负责人说,“2018年发展的90多户种植大户中,仅贫困户就有22户。咱们的贫困户不但可以自己种,还可以到其他大户的桑园务工,并且专门针对有种植意向的贫困人口开展了3次培训,并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的种养模式,提高他们从事桑蚕养殖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养殖中的风险。”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而且工作也不累,还能照顾家人孩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贫困户焦荒说。78岁的焦荒,自从蚕桑基地建成后,申请到园区务工,2019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
日益发展的集体经济正在逐渐改变着焦村镇的面貌,截至2019年,焦村镇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063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900余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10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