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迎盛世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2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1-09

火树银花迎盛世

关键字:盛世
文/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张晓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观看打铁花表演


正在打铁花的师傅

城隍庙铁花表演队准备表演

“洪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灭。忽然澒洞不可收,万壑千岩洒红雪。”清朝诗人张晋的这首《铁花行》诗,描写的是打铁花时的盛景。

2019年11月21日晚,一场盛大的铁花表演在市体育文化中心上演,这是央视春晚导演组在对我市打铁花表演进行考察。

当晚打出的铁花,近看如泼金撒银,天女散花;远看似金蛇狂舞,闪电裂空;遥望如漫天星辰,红光映天,让人叹为观止。

千树万树“铁花”开

打铁花是流传于京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社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与采矿炼铁史同步兴起(在汝州市煤山遗址就出土有仰韶时期的冶铜坩埚),汝州的冶墙街就是东周时期“冶铁汝上”的历史见证,拥有丰富煤炭和铁矿资源的汝州也成为中原打铁花的重要传习地区,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汝州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原始农耕文化—————铁犁。因为铁的发现对农业的贡献巨大,特别是铁犁的发明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早期冶铁技术的缺陷,犁铧很容易断裂,每家农户都是准备多个犁铧备耕,犁铧断裂后收集起来,农闲时再送到铁匠铺重新熔炼锻打,二次熔炼后剩余的杂质被聪明的铁匠用来打出铁花,这就是最早的打铁花雏形,也是民间铁匠标榜技艺的绝活表演,久而久之演变为农民祈求丰收及风调雨顺而举行的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中原是中国冶铁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时期已发明了铁犁铧用于耕地,比欧洲早2300年。《诗经·良耜》有云:“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这里的“耜”就是犁。

汝州地域是中原冶铁文明的发祥地,煤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坩埚,有距今400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证明汉代汝州地域已普遍使用铁犁耕作。因此,汝州打铁花也叫打铁犁花。始创于东汉,盛于明清。

铸造新犁铧时往往会在坩埚里剩余一些含杂质的铁液,工匠在摔扔这些残渣时偶然发现能在空中闪现五彩缤纷的奇观。于是工匠们就把这些残渣收集起来,晚上收工时打几下,以消除一天的疲乏。

喜欢美妙场景是人类的共性。绽放在夜空中的火树银花自然能吸引人的眼球,近距离围观是人性好奇的必然。原始的广告效应,让铸造工受益匪浅。于是打铁花就成了铸工处理残渣的一道工序,明清时期渐渐演变成一个行当。

汝州城隍庙的打铁花表演始于明代洪武年间。

火神是城隍庙祭祀的重要神灵,据说正月十九是火神爷祝融的生日,民众这一天要带着供品香表到城隍庙祈祷,希望火神能在新一年给全家带来好年景。庙会日城隍庙周围形成很大的以交易为主的集会,祭火神也称赶庙会。庙主自然要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吸引香客,白天唱戏,晚上打铁花。

20世纪40年代,汝州城内有五六家打铁花行当,多为兼职。有人请就去,无人请就做本行。那时一般为一台炉,3个人。场面大时要几家联合,形成七八台炉和20多个人参与的宏大场面。打铁花的雇主多为庙会和富裕人家,应用场景主要为办喜事时用,比如结婚、添子、高寿等,也有大户除夕夜讲排场请约。

铁树开花,是美好和幸福的象征,很久才开一次的铁花,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预示着生活美满、运势顺利、大富大贵等,如同瑞雪兆丰年一般。

那磅礴的气势,壮观的场面,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与惊险,都给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接天“铁花”更娇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诸多打铁花表演队中,城隍庙铁花表演队独树一帜。

这支铁花表演队成立于建国初期,队员传承闫二学、闫春和等老一代打铁花艺人的艺术精华,不断创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表演队还只是一台火炉,四五个人协作,发展至目前已经拥有60多台火炉的规模,可多点同时开打,营造出此起彼伏、美轮美奂的“礼花”效果。该表演队也是我市仅存的一支比较完整的大型民间传统社火表演团队,曾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各县(市)举办的大型义演,受到了广泛好评。该表演队表演历史悠久,起初是用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在新时代被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被赋予吉祥、纳财、平安、祈福的新内涵。素有“中原焰火之最”“华夏第一铁花”的美誉,于2016年被我市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就是将铁熔化成铁水,然后洒向空中,经拍打形成美丽的“焰火”景观。打铁花的主要用具有:铁炉、风箱、砂锅、火钳、舀勺、木拍等,用料有:木炭、生铁。先用草谷壳(麦壳、谷壳)与黏土加水搅拌均匀,在一柱形铁桶内铺设炉条、用草泥衬底,砖头围砌成铁炉,把生铁砸碎加入砂锅,点火加入焦炭,拉动风箱助燃,将砂锅放在炭火上,加盖保温,经30分钟左右,铁水融化,一人用舀勺舀起少许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人用木拍猛力击打,铁水飞散,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烟火”。

关于打铁花还有一套技巧口诀“打白不打红,打快不打慢”。

“打白不打红”是指铁水没烧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呈红色,这时候的铁水粘稠,打不开铁花,万一火热的铁砣掉下来,是要出人命的。如果铁水呈白色,就是已经变成了熔融的状态,一打就会铁花四溅。

“打快不打慢”则是指铁水往上打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犹豫,更不能拖泥带水,要干脆地打出去,因为打铁花都是在冬季表演,铁水的温度会在打之前迅速降低,如果慢了,一样也会出现危险。

不同的打法会散发出不同的花样,千万朵璀璨的铁花在夜空中美丽绽放,铁花由小变大、由低及高,像流星耀眼,如群星璀璨,似萤火流转,幻化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打铁花的工匠们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穿梭在熔炉和花树之间,火花飞溅声与观众的欢呼声相互交织,构成一片欢腾的海洋,让人们享受了一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

所以说,打铁花的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要胆大、心细,还得“皮糙肉厚,装备齐全”才可以呈现出惊涛骇浪的震撼奇景。

这正是:铁花盛开朵朵艳,迎来汝州好华年。

火树银花迎盛世

彼时,城隍庙供养了一班打铁花的老师,最多时有三四台火炉,10多个打铁花老师。20世纪60年代还保留有一盘火炉三个人表演的规模。城隍庙拆除后,打铁花表演也因没了依托而中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汝州打铁花再度盛开,名震大江南北。城隍庙附近的民众集资在中大街西关桥头洗耳河东岸建起了新的庙宇,人们在上香祈愿时又想到了象征日子红火的铁花。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家保护序列。2006年前后,汝州城隍庙铁花在几位老艺人的多方努力下恢复了表演。很快以城隍庙所在的西东居委会成立了由本村青年人参加的表演队,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培养出了10多位传人。

2011年民营企业汝行集团参与其中,抽调一批员工为铁花表演服务,使铁花表演在形式上和规模上又进行了一次创新,形成了火炉规模达到了60台,200多人参与表演的大阵容。

2015年10月,汝州城隍庙铁花被公布为汝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3月,中国汝州第五届杏花节开幕,城隍庙铁花表演为开幕式的压轴节目,30多台火炉和100多人的表演团队吸引了省内外诸多新老游客。山乡夜晚耀眼的火花与盛开的杏花构成别样的景观,通过游客的微信、微博、美篇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引起了包括爱好摄影的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等人士的关注。

2017年汝州获得“中国汝瓷之乡”荣誉,中国民协决定把授牌仪式定在2月15日,因为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九,是汝州城隍庙为火神庆生的日子。潘鲁生决定亲赴汝州为汝瓷文化之乡授牌并观看城隍庙晚上的打铁花表演。

当晚,60台火炉在洗耳河东岸呈正方形摆开,200多名打铁花师傅全副武装。

潘鲁生头戴草帽,手拿相机,沉浸在这阵容强大的民俗表演之中。表演结束后,潘鲁生高兴万分,在表演现场的答谢晚餐中,冒着寒风向表演师一一敬酒,山东男儿的豪爽和亲民让汝州人感慨万千。

潘鲁生说,这是他看到的最强大阵容的打铁花表演。汝州足可以荣获全国铁花之乡的名号,建议汝州逐级申报。

汝州城隍庙铁花表演因潘鲁生的深度参与和赞誉,名震大江南北。

2018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由中国民协、省文联、省民协、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郑州市林业局、文联、绿博园管理中心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国(郑州)2018中秋文化节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郑州绿博园落地。汝州城隍庙铁花表演队应邀参加了开幕式的夜间表演。30台火炉120多位艺人亮相中原的第一个农民节,为省城带来欢乐,为节日增添了光彩,为百万汝州人赢得了荣光。

汝州城隍庙铁花在传承传统记忆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置入,达到音画同步的效果,经编排和训练可以章节的形式进行花样表演,已成为汝州文化方面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2019年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汝州推荐了城隍庙打铁花项目。企盼能给汝州人带来新荣耀,给这个表演团队换上新引擎。

目前,我市已获得“中国汝瓷之乡”荣誉,正在积极申报“中国温泉文化之乡”,“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也花落汝州,期盼我市尽快启动“中国铁花之乡”的申报工作,让铁花在汝州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正是:

世间妙事真有此,百炼柔钢齐绕指。

请看入眼幻缤纷,笑他翦彩堆红紫。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