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原来有一个县委副书记,叫宋联捷,就是一位“三八式”干部,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地方武装。习书记经常到家里去看望他,对他说:“你有啥事,就尽管跟我说。如果你要上石家庄看病,咱们有一辆吉普车,优先给你用。”宋联捷当时已经70多岁了,家住得比较远,习书记就把他的家搬到县委门口的马路南边,方便县委的同志们照顾他。宋联捷一直非常感激习书记,对习书记评价很高。他说:“像习近平这样,革命的好后生,人民的好干部,难找!”
习书记离开正定以后,宋联捷有一次生病,住在石家庄第四医院。我们县委的同志每次去病房看他,他都说:“每次你们一来,我就回想起习书记对我的照顾,我真感谢习书记,真想习书记啊!”
习书记在正定工作3年多,正定的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达到了1947年解放以来的最高峰。全县老百姓对习书记的工作成绩非常认可,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写的《正定古今》这本书,您也参与了吗?他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编写的过程是怎样的?
张五普:这本书编写之初我并没有参与,我是后期参与的。
关于正定的历史书籍,习书记都认真地读。他经常说,正定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值得发扬光大。1984年3月,习书记提议我们编一本涵盖正定古代、近代、现代各阶段历史的普及读物。他提议,编这本书,是出于这样几点考虑: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要贯彻中央精神,实事求是地对历史有个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定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认真地加以总结,对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很有好处。第二,正定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也有很多历史文物,我们以史为鉴,可以对正定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让读者有很多收获。
县委常委会开会研究以后,同意从办公室抽调几个人来做这个事。书稿完成以后,反复进行了几次修改,习书记都参与了,每一次修改他都提出意见,并且邀请正定文化界知名人士给这本书提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反复修改。
习书记用了很大精力组织编写这本书,编得很细致、很全面,一直到他离开正定去福建工作的时候,这本书还没编完。到了1987年,我又组织人再次进行修改,之后把书稿寄到厦门去,他又对书稿进行第三次修改。改完之后,他给这本书写了个序。到了1987年5月,他改完的书稿送回正定,我们按照这个最终稿正式出版。
读了习书记为这本书写的序,我感触非常深,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在序中,他第一句话就写道“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以前他在正定多次提到,“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这句话见诸文字还是第一次。接着他写道:“我爱自己的故乡,更想了解这里的一切,《正定古今》的出版,使我如愿以偿。”他的话说得很动情、很真切,只有对正定、对正定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在他心目中,正定人民是可爱的人民,他们自强不息,勇敢奋斗,百折不挠,可歌可泣。他对正定人民的深情比海还深。我读了这些文字以后,感受到习书记的心在为正定激动,他对正定寄予殷切期望。他写道:“正定,有一个值得自豪的历史。正定,将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正定古今》的书名也是习书记定的。我们当时有三个备选书名让他选择,一个是“正定古今”,一个是“三国雄镇”,还有一个是“北方重镇”,他选择了第一个,这个名字也确实是最朴实、最合适的,让人一看就懂。我找到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黄绮,请他题写书名。黄绮曾是习书记聘请的顾问。他一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说:“既然是习书记交代的事,我赶紧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