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次发病是2018年的时候,当时人直接就昏过去了,失去了知觉,躺在那里就跟死人一样,病情非常严重。”回想起妻子上次的发病情况张万收还心有余悸。
今年50岁的张万收是夏店镇关帝庙村的贫困户,2016年妻子户丰产感觉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得了脑梗塞,因为当时病情不严重,再加上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就采取了保守治疗先用药物维持,病情得到了暂时控制。2018年,妻子又突然发病,而且病情非常严重,直接昏迷,当时张万收立即拨打120,户丰产被送到了市中医院。检查后发现,病情已经恶化,出现了脑出血症状,随即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了4天,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医院建议立即转院到郑州市第五附属医院。“当天就联系了,并且郑州那边也已经做好了手术准备,到达郑州后就直接进行了手术。”张万收叙述着当时的紧急情况。后续治疗在郑州市第五附属医院共住院了23天,前后医疗费用花费了11万多元。
“郑州那边医院的费用太高了,我们家根本支付不起,他们那里不交钱就不治疗,我是真的交不起钱了,之前的钱还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来的。”张万收说。在张万收因为治疗费一筹莫展时,扶贫工作队告诉他,如果病情得到了控制,可以转院回汝州治疗,咱们地方的扶贫政策可能对他有帮助。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建议下,张万收把妻子转回到了汝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随后又做了二次手术,术后在医院治疗了3个多月。考虑到张万收的家庭情况,以及我市针对贫困户实施的医疗扶贫政策,医院为张万收实施了医疗扶贫政策,先治疗后付费。
“回到汝州后,因为是贫困户,医院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周到,各方面治疗、包括手续办理得都很快,妻子的病情也很快得到了控制。最后治疗费用结算时,在新农合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又为我们多报了10%的费用,总共报销了17多万元,为我们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在张万收家中,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妻子生活还不能自理,但是病情已经在一步步好转。
因为户丰产的病情需要全天候照顾,张万收一直无法外出打工,家庭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考虑到张万收的具体情况,驻村工作队在为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还为他争取了公益性岗位“村治安巡逻员”,每个月可以增加400元的收入。
“现在我们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妻子病情也在不断好转,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是扶贫政策救了我妻子的命,要不然日子真不知道该咋过。”张万收说。
据了解,为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垫资压力和医疗费用负担,我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市域内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医疗救助经办管理机构之间进行结算,减轻患者垫资压力。医院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积极、统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保险救助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对贫困户住院,医院开辟“绿色通道”,设置扶贫病房,享受优先政策。
关帝庙驻村第一书记、汝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科员刘昆向记者介绍:“扶贫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直接联系群众的民生工作,来不得丝毫马虎。2019年,关帝庙村在扶贫帮扶工作中,针对弱劳动力者,安排公益性岗位20个,其中农保协保员10人,每人每月252.25元;环境整治协管员4人,每人每月500元;夜间巡逻员3人,每人每月500元;护林员2人,每人每月600元;转移就业信息员1人,每月500元。针对无劳动力者,实施兜底帮扶,通过各项分红措施,兜底脱贫。”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