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危房清零”暖人心刘小国:小香菇托起大梦想图片新闻要闻简报请“智囊团”传授肉兔养殖技术我市学校2020年寒假放假时间已确定课外补习班并不是孩子的“救命稻草”汝州市关于河南省第七“三散”污染治理专项督察组交办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动态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0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2-20

刘小国:小香菇托起大梦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马鹏亮)12月10日,蟒川镇娘庙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舞台前的空地上,堆着三大堆两三米高的木屑,47岁的6组贫困村民刘小国正铲着一斗加湿后的木屑,往不远处的装袋机送料,9名临时雇来的贫困村民有的往装袋机填料,有的套袋,有的封口,有的往大蒸锅上摆袋,干得热火朝天。

“地里的那8个大棚,有两个是我自己建的,另外6个是驻村工作队和村里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建起来的,租给我发展香菇种植。8个棚装满需要27000袋,这些时都在忙着装菌袋。”刘小国指着不远处的塑料大棚告诉记者。

刘小国的父母前几年在世时经常生病住院,他一家属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25年前,年轻的刘小国就摸索着在家里种植黑木耳,虽然后来掌握了技术,但因一没资金二没销路,所以小打小闹干了十几年停了,夫妻俩开始出去打工。

今年10月,刘小国受温泉镇朱寨村一位朋友发展香菇种植的启发,专门去学习了香菇种植技术。“有一天深夜两点,我和媳妇开着三轮摩托车专门跑到几十里外的朱寨村学习接种技术。”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刘小国自己筹资建起了两个香菇种植大棚。看到刘小国脱贫致富的干劲很大,驻村工作队因势利导,协调市扶贫办专项资金25万元,又建起了6个塑料大棚,租给他发展香菇种植。

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刘小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香菇大棚需要装4000袋菌种,除了1个育菌棚外,全部需要27000袋菌种,菌袋里的填充物木屑每吨六七百元,还要购买装袋机、建造大蒸池等,把8个棚都变成生产棚,除了建棚费用外,还需要投资10万元左右。“这大棚是政府建好后租给我的,后期的投资10万元,驻村工作队、蟒川镇政府、镇农商银行多方协调,给我贷了3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其余的都是我自筹的资金,算下来总投资三四十万元。没有政府的扶持,这事真办不成。”

如今,第一个育菌棚里已装进去1万余袋菌种,看着每天都在增加的菌袋,刘小国的心里涌动着创业的憧憬与激情。每天在料场里忙到天黑,就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刘小国都会跑到大棚里看看自己心爱的菌袋。

记者当日上午在育菌棚里看到,第一批培育的菌种,白花花一片,长满了袋子上每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圆孔。“这里面是经过严格消毒的,酸湿温暖的空气利于菌种的发育,等袋子里全部变白、菌种发育成熟时,就可以移到生产棚里上架了,香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只有精心照顾才能生产出又好又多的香菇。一袋香菇整个生产季可以产两三斤香菇,净利润有三四块钱,一个棚一年的净利润在1.5万元左右。如果管理到位,这8个棚一年能收入10万元。我现在哪也不去,天天都守在这儿,这就是我最大的念想!”刘小国笑着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