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朝(中)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我们小时候上学是在煤油灯下读书,放学在家门前大石头上写字,一个本子正面用完用反面。现在咱们汝州的学校,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园,更不用说像营养餐、多媒体、‘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我常想,今天的学生是真幸福啊!”66岁的老教师王改朝谈到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由得回想起自己求学的那个年代。
王改朝,原市直中学校长、现任我市教育关工委副秘书长。退而不休,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把书法艺术传播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写字育人”为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亲子共写,展示活动,使书法艺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根开花结果。目前我市已有16所中小学被评为省级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两所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书法教育实验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王改朝对教育的启蒙来源于他的家庭变迁。王改朝祖上三代目不识丁,新中国成立后兄弟三人有了上学的机会,先后从河南医学院和洛阳师专毕业。“善良朴实、勤劳尚文”的家风家教让兄弟们过上了“吃着甘蔗上高楼———步步高,节节甜”的幸福生活。由此,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做教育事业志愿者、参与者、服务者、见证者的种子。
最初,王改朝是一名英语教研员,在一次调研中,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秋,他和同事深入一线调研课堂教学现状。在不打招呼的听课中,发现上课的青年教师板书要么写得龙飞凤舞,要么写得像新生一年级的学生。在检查学生的各科作业时,发现不少学生的字缺胳膊少大腿,错字连篇,张牙舞爪,根本辨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内容。经教育局研究,决定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快速发展,并任命王改朝担任书法教研员。
“当时咱市的书法教育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书法教学理念滞后,书法教师匮乏,没有书法教材等,后来我们就一起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走出去’的规划,让书法教育工作经历了由提倡号召到常态规范,由示范带动到全面铺开,由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的过程。”王改朝说。
当好志愿者,首先要急学校之所急。对学校来说,要想开好书法课,关键在教师。为解决书法教师短缺的问题,在2013年暑假,王改朝和同事对全市539名专兼职书法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为秋季开学上好书法课提供了必备的师资力量。并且在培训中,做到统一提供教材、书写工具,统一安排课程设置,统一评价培训成果。书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上好书法课,提高学生书法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市书法教育实际,深入开展区域主题教研活动,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辐射区域教研网络,拓展了新的书法教育理念,给书法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书法教学中,坚持以龙头带动促提升,软笔书法———以国家书法实验艺术学校望嵩小学为榜样,示范引领;硬笔书法———以东大小学为典型,带动提升;现代网络化书法教学———以市区10所学校为实验校,率先开启我市书法网络化教育的先河,这既突破了制约书法教育(缺乏教师)的瓶颈,更充分发挥了各校硬件的巨大作用。
当好志愿者,做教师之所做,想家长之所想。王改朝坚持以活动促质量,办大赛育英才。近年来,先后开展8次大型竞赛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孩子们练字的兴趣;以赛促教,让教师的辛勤付出在成果中得到肯定。坚持把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美育教育、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此外,他还是孩子们的伯乐,许多孩子在他的鼓励下取得多项书法大赛名次。2014年“双节”期间,我市举行首届书法大赛,在评选过程中,两个不满8岁的小男孩儿李炳辰和李炳呈的作品已经崭露头角,书法非常成熟。当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王改朝把两幅作品专门收起来,并把学生家长请到教研室谈心,在发现家长李跃增陪两个孩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后,他主动多次指导两个孩子练习,最后作品荣获国家书法大赛一等奖。“当时我觉得他们就是两匹千里马,是汝州书法的希望和未来,一定不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浪费。”王改朝说。除此之外,还有在东北林大就读的张春蕾,多次获书法大赛特等奖的娄恒祥,兄妹四人一起练习的丁一鸣等……
近年来,我市的书法教育成就喜报迭传。从2014年全省书法教育现场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后,我市被评为河南省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和河南省书法教育示范区,先后五次获得省书法大赛优秀组织奖。现有3所学校被评为国家书法实验学校,23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书法实验学校,318人次在国家、省级书法大赛中获奖。
“针对我市书法教育现状,我们正在制定书法综合评价意见,使书法教育教学更加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惠及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王改朝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