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简报毕会召的“桑”梓情温芳芳:“学习强国”是我的良师益友简 讯市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9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2-06

毕会召的“桑”梓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毕会召和工人在田里移栽桑树苗

打开焦村镇靳村毕会召的微信朋友圈,扑面而来的桑叶茶、桑葚干、蚕丝被等与“桑树”有关的宣传字眼,能让人感受到他深沉的“桑”梓情,也能隐约看到他的艰辛创业路。

“2016年打算回家乡创业带动乡亲脱贫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想着只要有耕地,再加上有技术支持,在家创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不难。”毕会召想起当时的简单想法笑着说。

2016年11月,在市司法局驻靳村工作队的协助下,毕会召的河南蓝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但公司成立之初,土地流转的问题就把他难住了。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愿意、不支持,毕会召多次带礼物上门做工作,最终流转出110亩土地,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我是土生土长的靳村人,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毕业就外出闯荡,多亏乡邻照顾我的父母。有恩就要报!现在我有能力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儿,领着他们共同致富,累点苦点都值。”从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也能深切感受到毕会召这句话的分量。

土地流转、桑苗种植、桑果采摘、后期产品深加工、与河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等,创业是艰辛的,但也有累累硕果,毕会召的果桑扶贫产业园逐渐被方圆几十里的群众知晓。2018年第一届桑葚采摘节,更是把他的知名度推广到相邻县市。

2016年11月起,毕会召的朋友圈里开始有与果桑有关的话题,外出考察果桑项目、果桑苗种植、果桑田间播花生、家人与果桑树园的合影、桑葚成熟的喜悦、蚕宝宝养殖、蚕茧抽丝……为了能为群众带来更大的收益,朋友圈俨然成了他宣传推介果桑产品的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会召的果桑产业,以“务工+分红”的模式带动靳村76户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2017年,76户贫困户户均分红250元,实现第一批分红;2017年底,公司第一条炒茶生产线投产,桑叶茶市场供不应求;2018年,果桑园的桑叶在满足炒制桑叶茶的前提下,开始饲养春蚕。由河南蚕业协会提供技术支持,首批订购春蚕蚕种15张进行试养,每张蚕种约生产蚕茧100斤,蚕茧及蚕丝被加工销售累计收入5万余元。2019年,新建的蚕丝被加工车间投入生产,第一批蚕丝被成品下线。76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分红1200元。三年多来,毕会召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吸纳靳村贫困户务工10000余人次,务工日工资高于本地务工标准10元,带动贫困户务工收入60余万元。

“从栽树苗、套种花生、摘桑叶、炒桑叶、抽蚕茧丝、装蚕丝被……俺几个都参与了。干活离家近,每天还有60块的工钱,照看家和挣钱两不误。会召办的这个厂,真是给我们这些贫困户带来极大方便。”焦村镇靳村5组的焦素梅这几天正在蚕丝被加工车间抽蚕茧丝,见人都高兴地说。

“在家门口干活,很灵活,能照看孩子,跟农忙时间不冲突。”经常在毕会召公司干活的袁素琴、何改红等几个妇女发自内心地感谢毕会召。

11月25日,笔者在焦村镇靳村蚕丝被加工车间里,看到四五个妇女正在机器旁抽蚕茧丝,身影忙碌、说笑声不断……大家在收获劳动致富的喜悦。

“今年又扩展了几十亩地,准备这几天开始买树苗栽种,还要把以前密度大的桑树苗进行移栽……”略带疲惫的毕会召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结合焦村镇“南桑北蜂”整体规划,靳村别具特色的田园农家乐也在规划建设之中,集观光、旅游、青少年拓展中心、餐饮住宿、采摘、深加工为一体的靳村新型田园综合体正在建设形成。

回家创业,毕会召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劳闯出了一片天地,发展果“桑”产业,报答他的“桑”梓情,受到了贫困户的交口称赞。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许艳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