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郭延伟) 初冬时节,天气逐渐转冷。11月21日,在王寨乡大剌湾村宽敞的超强鞋业扶贫就业基地里,伴随着数十台缝纫机的欢快鸣响,工人们正在紧张加工一批带着异域风采的服装产品。
“在北方冬天做这些色彩绚烂的连衣裙,你要不说销到哪,肯定会有人说瞎胡闹,我们村里的贫困户谁也想不到,在家门口的基地里做的衣服,一转眼‘长腿’跑到了非洲。”超强鞋业扶贫就业基地负责人唐向雷眯缝着笑眼告诉记者,通过互联网,他们已经和美国、赞比亚、南非等非洲国家建立了商贸合作关系,继第一批100多箱装了将近1万双鞋面发往美国,第二批来自非洲的服装订单,正在加班加点地赶制中。
汝州市超强鞋业有限公司,最早是一个手工作坊。2016年,市城管局第一批驻村工作队进驻大剌湾村,经过多次调研,决定指导作坊升级转型,从填报、选址到落地,政策引导全程推进。“贫困村脱贫,必须要有能够持续增收的渠道,使贫困户扎实脱贫并且不再轻易返贫。”大剌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飞豹说,“我们多方思索,最终决定要用好有利的扶贫政策,整合资源,建设扶贫基地,打造自己的集体经济。”一个政策支撑体系为超强鞋业有限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为弥补公司注册成立之初资金短缺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又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为其担保取得贷款,用以购置更加先进的缝纫设备。数次接触、谈判之后,外部通道被成功打通,制鞋总厂的原材料直接物流至扶贫车间,当天就可发回总厂,成本被大大缩减;总厂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定期来到车间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品率。
2017年7月20日,汝州市超强鞋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600万元整,这个扶贫基地也成为汝州市第一个投入生产使用,并持续增加效益的“致富基地”。
“现在旺季时有人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块钱的工资,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大家是越干越有干头。”唐向雷介绍说,特色加工业基地,带动了大剌湾村44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