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以单果重量、花斑数量等为依据,设定不同系数,以小区最终生产的产品系数等因素给区长结算费用。区长每月有保底收入2500元,多余成果则在年底结算,以质量为核心的弹性收入机制,不仅能让区长等管理者获得更高收益,也能培养提升区长的管理能力。
“我一个人怎么操心也管理不好这么多石榴,这种‘合伙人’管理制度能把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避免‘按时干磨洋工、计件干瞎糊弄’的管理弊端。”戴凯华说。
未雨绸缪抗风险
两个月前,戴凯华对今年的收成还信心满满,但10月份一场持续10余小时的大风让园区损失惨重。生长关键期遇见多年不遇的持续大风,让石榴表皮损伤严重,虽然不影响口感,却大大降低了商品性,特级、一级果占比大大下降。
按往年算,套袋70万个,产量至少有70万斤,每株30斤、亩产3000斤,即使按照10元一斤的价格,亩收入3万元、纯收入就能超过1万元。“但农业生产没有‘如果’,这也给我提了醒。”戴凯华介绍说,一场大风,每斤20元的价格变成了每斤2元。
在“花果山”附近,水沟村就有一个地名叫“大风口”,而向北不远,有座山峰就叫招风顶。通风给石榴种植带来优势,但大风则带来损失。对戴凯华来说,这次损失却是好事。“这里年年都有风,这次大风对园区的未来却很关键,它提醒我今后要更加重视防风,把种植防风带、修剪叶片、刺针等工作进一步细化。”戴凯华说。
明年,戴凯华的园区将拿到“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也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正式编号,加上已经获得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园区的生态优质石榴将带着更多的优质标签走向市场。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董豪杰代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