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旭彤)9月14日,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邀请省政府和有关方面人士,围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镇健康发展”开展协商座谈。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副省长徐光,省政协副主席梁静、靳克文和秘书长王树山出席会议。我市市委书记高建军应邀参会并作发言。
高建军在发言中介绍了我市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镇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做法。高建军说,汝州市坚持把高标准的规划作为推进城镇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1573”全域规划,把规划延伸到汝州的山山水水、覆盖到每一寸土地。把规划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统筹考虑地上与地下、人居环境与基础设施、空间优化与产业布局等因素,编制完成了城市“双修”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29项专项规划,并实现有机衔接,形成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依托总体城市设计,从每一个单体项目结构,到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全程进行监督管控,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规划网络,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高建军说,汝州市按照“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的理念,坚持把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点放在老城区,大力实施供水供气供暖,改路、改水、棚户区改造,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地下管线优化,智慧信息网、精细管理网、便民服务网等“三供三改三化三网”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结合拆除违法建设后收储的土地、小片闲置土地,用于公厕、游园、停车场建设,弥补城市欠账。今年以来,已建成公厕38座、社区游园63个、停车场28个,极大地满足了群众需求。针对老城区缺小学幼儿园、缺社区医院等问题,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把老城区5所高中和职业学校外迁至科教园区,9家工业企业搬迁到产业集聚区,腾出1680亩土地,建设学校、医院等,为群众提供便利。坚持以改为主,围绕外立面整治、广告牌匾规范、管线入地等,对城区8条主干道两侧建筑进行“穿靴戴帽式”改造提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启动实施了中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对钟楼、文庙、法行寺塔等国家级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积极传承历史文脉。同时,实施河湖渠库连通工程,形成近50公里的生态水系网络,实现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双提升”。今年7月份,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市管理局,率先换发新式制服,整合市直委局城市管理职能,明确120多项执法权限,构建了“大城管、大执法”工作格局。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创建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231个,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市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
高建军说,我们围绕厚德汝州、文明汝州建设,研究制定总体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创新性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商户、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研究出台了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进城购房补贴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乡贤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建设好人园、名人园、乡贤园,种植荣誉树、荣誉林,大力弘扬“崇文尚德、实诚谦和、开明担当、求实创新”的汝州精神。聚焦企业、商户、党员干部、职业技术人才、市民群众等群体,研究制定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联合征信平台,构建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提升了全民诚信意识,培育了社会文明风尚。
高建军说,围绕破解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资金难题,汝州市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围绕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类项目,依托市属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全面加强与国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累计引入中长期融资59.6亿元,发行两期城投债28.3亿元,三期20亿元城投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围绕生态水系、城市路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类项目,与北京城建、省水投集团等央企、省企开展PPP项目合作,投资规模达到近150亿元,被评为全国PPP示范项目重点推介市,今年4月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围绕产业类项目,成功引进五洲国际等18家上市公司和中建七局、省豫资公司等117家大型企业集团,一次性引回160余家机绣企业、12家电子信息企业、8家特种车辆生产企业,投资额达到146.8亿元,实现了机绣纺织、智能终端、汽车装备等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高建军说,通过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汝州市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有力推动了城镇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2%,位居十个省直管县(市)第一位。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市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和示范。
发言中,高建军还就加强规划指导、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提出建议。
市政协主席陈国重也应邀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