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新时代 青春无悔政协人因为有你最忆是政协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8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1-18

最忆是政协

彭忠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常常地,在梦中———政协文史委员们的神采飞进梦境,各显风骚,独具风流,构成一道人格魅力的风景。

1989年,我有幸成为一名政协委员,融入政协大家庭,和梁超然、王维周、李志强、高山、李泉海、唐子正等先辈一起会聚于一年一度的盛会。30年流逝的光阴中,这些委员们虽然大多已相继去世,但他们却无时不活在我的心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委员们一个个饱读诗书,胸藏万卷,说起话来妙趣横生,逗个玩笑九曲十八弯,云里雾里周旋,待兜底揭谜不笑破你肚子才怪!一旦论辩较真起来,引经据典,互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知识分子的斯文劲儿一扫而光。若参政议政发言起来,他们定会掏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字斟句酌,一点儿都不含糊。聆听他们的参政议政演说,本身就是一次灵魂的震颤和艺术的享受。热情洋溢中激情奔放,风有风度、温有温度、高有高度、气有气场,赢得哗然掌声。

最恋是政协,民主为先遣。和先辈大家们在一起,我向往的是分组讨论的时光。参加政协会议,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人大会议,讨论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敞开心扉,踊跃发言,妙语连珠,引人入胜。王维周委员的发言常常是慢条斯理、有板有眼。他供职于史志办公室,三句话不离本行。发言多从一个汝州历史故事开始,然后切入主题。我至今记忆最深的是他讲“汝州笔仙”的故事。五代后晋(公元937—946)年间,汝州城里有一个做毛笔生意的读书人,他每天晚上只做十支笔,天一亮就把笔装进一个特制的竹筒里,然后将竹筒插在门旁的墙洞中,随即关门读书或出游。若有人买笔,只需向竹筒内投掷三十文钱,便有一支笔自动跃出,质量绝对上乘,无需挑拣。若投入钱少,则无笔跃出,直到卖完为止。第二天又是十支,不多不少。由于他恒守信誉,笔美价廉,而且卖法奇特,人们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笔仙”……

我的双眼始终瞩目着王老师,害怕漏掉一个字儿。他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目光如水,慈祥和蔼,好似一尊“弥勒佛”。万般敬慕中注意力又被他的一番感慨吸引而去。“抚今追昔,倍感传承文明薪火的神圣。且不说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后晋,让我们引以为荣的先人就以无比聪明的智慧发明了无人售货机,也姑且不去考证‘笔仙’发明的这台无人售货机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台无人售货机;单就当时汝州城文明的购物环境和秩序不就令我们肃然起敬吗?由此可见,市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汝州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是何等重要……”

一番波折切主题,更有美妙洞中天。被誉为汝州“五才子”之一的李志强委员,风趣幽默,健谈善辩,思想深邃,目光如炬,发言最能抓挠人心。他吟诵格言开首,先声夺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民间’……”他在肯定本届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同时,抨击了一些“油浮水面”的官僚作风。接下来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范围十分广泛:教育卫生、政法公安、民政劳动、经济社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那直抒胸臆的民主氛围至今仍记忆犹新,让人留恋。精彩的小组讨论吸引其他小组的听众前来旁听是常事,最后结束讨论到餐厅吃饭的也多是我们文史小组。发言最热烈、最有倾吐欲、最刹不住“车”的是“风流才子”唐子正委员。他发言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情并茂,长而不厌,冗而不烦,时空古今纵横,上天文下地理,内容文史哲,涉及舞音美……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吟哦低语,无休无止,无遮无拦,常常被主持人多次抛出“制动刹车装置”,才不得不停止激情演讲……

写提案那是委员们最看重的大事。文史组的委员们为赶在大会前备好提案,都事先做很多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收集民意,听取民声,然后写出了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记得高山委员《关于开发和保护汝石资源》的提案曾引起了轰动。写提案前他曾多次到临汝镇的小山沟一带考察调研,并获取了一批梅花玉石标本,经过简单的打磨置入水中,梅花点点,玲珑剔透。会议期间,他随身携带磨制好的标本,到处宣传展示,讲到动情处他会情不自禁站起来,把梅花玉托在手里,因激动而声音颤栗手指发抖,于是他的手掌里就会绽放一朵色彩斑斓的石花,老人的痴情让人好生感动。

委员们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自己的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最终得到落实,特邀委员梁超然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梁超然老师会议期间总是不苟言笑,讨论也很少发言,总是文质彬彬地静听不语,情绪很少激动。一天午饭后我找梁老师聊天,说及委员一纸提案通民心、架起官民连心桥的事,梁老师忽然来了精神,透过厚厚的老花镜片,我看见他的目光神采奕奕,喜上眉梢。他说他写过一个提案,是关于修建东关街道下水道的事儿,没想到引起了时任市长的重视。市长亲自登门拜访看望他,并通知相关部门赶来实地调研。“下水道的事儿很快解决了,走到街上街坊们捣鼓着我的背影说,‘这老头通着天哩,可神乎了!’其实咱心里有数,不是我神乎,是委员的提案管用,是政府善于听取民声……”梁老师笑得春风灿烂。后来交心了,梁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个“变色龙”的故事,他笑着说你是写小说的,这素材说给你有用。那天,市长突然来看望梁老师,一位基层干部不知根底,认为是梁老师多嘴给领导找麻烦,因而铁青着脸儿,火气冲冲地把梁老师的门拍得山响,门开怒言道,有啥事儿找我反映,隔沟儿蹦跶惹领导不快。可市长春风满面,上前双手搀扶老人,把一声“梁老师”喊得虔诚而又恭敬,那位基层干部立马换了一副脸谱,面若春花,声如柔风,嘴似甜蜜:“梁老敢为百姓代言,可敬可佩!”旋即趋上一步搀扶梁老师与市长同行。梁老师说到此处,哈哈大笑起来,酣畅淋漓……

秉笔写春秋,妙手著华章。文史委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交流工作,存史资政。我二次担任政协委员时,文史委主任是李青春,一个十分儒雅的长者,说话柔风细雨,工作认真细致,组织委员们把文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政协汝州市学习文史委员会编写的《汝州文史资料》成了“抢手货”,不但委员们稀罕,社会各界的朋友们欢迎,就连外地的专家学者们也千方百计搞到手,《汝州文史资料》成了一扇打开了解汝州人文历史的窗户,透着本土文化浓郁的山风,沁润心肺。

文史资料工作是政协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文史资料具有“三亲”(亲历、亲闻、亲见)和“三性”(史料、统一战线、民主性)的特点,要把“三亲”和“三性”贯穿到文史资料征集、采写和编纂工作的全过程,做起来实在不易。然而,20多年来从文史委员到文史顾问,在李泉海老师的身体力行中,文史资料工作的“三亲”“三性”原则得到了完美诠释,一个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文史人”形象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

李泉海老师虽然长期供职于卫生系统,但骨子里热爱地方文史工作,一辈子业余耕耘在钟情的这片土地上,忍受寂寞和清贫,无怨无悔。他是个才子,在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等领域颇有建树,但最为突出的成就还是地方文史研究。在庆阳古城、周赧王、金兀术墓葬考证,温泉文化、曲剧文化、名人文化、医药文化等方面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奠定了他在汝州文史界的地位。早年李泉海被抽调洛阳地区卫生局编写卫生志,当时汝阳、宜阳等县都在挖掘整理《食疗本草》作者孟诜的资料,争夺名人出生地。李泉海老师通过调查考证、史料佐证,抢了先机在《中州今古》发表文章,肯定孟诜是汝州梁人。在随后的日子里,为寻找孟诜居住的“子平里”,李泉海老师几乎跑遍了汝州的村村落落,倾尽心血,流尽汗水———执着地践行一个文史人的严肃、严谨和责任。

热爱文史,缘定政协。在我年近不惑时又回到政协的怀抱,虽供职于文教卫体委,却仍热恋着文史,一到任就向文史委主任王芹建议出一期“曲剧文化史料专辑”。王芹女士快人快语,热情泼辣,马上向主管主席汇报并获批准,一干人就连明彻夜忙乎起来。不到三个月专辑问世,社会反响良好。抚摸墨香未散的曲剧文史资料专辑,万般感慨涌上心田:文史委上至领导下至委员,都有吃苦熬夜加班并不要报酬的传统,这一点历任的文史委主任都有同感。上一任的主任李国强,不善言辞,唯喜实干。他说说得好不如干得好,事干好了,事自己会说话。中青年委员中最能熬夜的属尚自昌,“夜猫子”一般的生活中,舞文弄墨,刻苦实干,写出了一篇篇有价值有影响的文章,并结集出版《汝瓷的前世今生》《风穴寺探秘》地方文史资料专集,一跃成为地方文史研究的中坚力量,受到社会的关注。还有那个老成持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李国现委员,他在繁重的教学之余,走村入户,采访调查,撰写文史资料,不图报酬,只为历史的担当。其实,从李国强主任至今的10多年来,文史资料编辑工作的大梁是由一个“弱女子”扛起的。她叫陈凝,一个老政协人,从委员做到常委,10数年如一日。她本属文化艺术组的,眷恋文史,一直做编辑,爱着奉献着痛苦着并甜蜜的快乐着!她是一个患类风湿的“病恹恹”女子,常常忍受肉体的疼痛折磨编校文史资料,淡定认真,细致负责,从文字到标点,从版式到封面设计,一丁点儿都不疏忽,力求完美。她常常在这些琐碎耗人的编校中分享到劳动成果的愉悦和幸福,又能从所编辑的文史资料精魂中汲取甜蜜的快乐,于是肉体的痛苦也就蘸满了精神和思想的香甜蜜意。

30年的岁月倏忽而过,串过多少单位,经过多少人事,有多少记忆还清晰如昨,有几多人物还历历在目?

最忆是政协,难忘文史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