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我们有话说你好,陌生人永远在路上做记者就是一份事业图片新闻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大爱无疆牢记新闻使命 绽放青春梦想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7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1-08

做记者就是一份事业

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月21日,汝州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融媒体中心记者现场采访代表委员。

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到如今的华发悄染,屈指算来,已在记者这个岗位工作了20个年头。20年的记者生涯,当初对这份工作的痴爱似乎与日俱增,只不过如今多了几分从容与成熟。

彼时只是怀着对记者职业的向往,而阴差阳错进入新闻单位,那时候真的很年轻,什么苦都不怕,虚心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用心感悟每一次采写的得与失,慢慢从一名只会写短消息的实习记者成长为做深度报道的特稿记者,也慢慢把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爱好上升到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的高度。

真的,这不是在唱什么高调,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悟。

多年来基层一线的采写实践,让我越来越自然而然去践行着这一感悟,也让我养成了三种工作习惯。

当天采访的新闻从不过夜。新闻是一种快餐化的传播产品,对于当天采写的新闻事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必须当天把稿子写出来,决不能把新闻当成旧闻去写。有时候一天要采访三四条新闻,回到单位已经下午四五点了,泡上一杯热茶,一天的工作仿佛才刚刚开始,就像路遥在记述自己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时的写作经历《早晨从中午开始》那样。这时候我的心情是亢奋而又平静的,没有一点即将下班急于回家的念头,完全沉浸在写稿子的世界中,而此时的心情也是极度愉悦的。当写完最后一篇稿子,整层楼早已经安静下来,那种满满收获的感觉,我想只有面对丰收美景的老农才会深深体味到。多年来,妻子也养成了习惯,下午下班之后如果我不主动给她打电话,她从不给我打电话,知道我在单位写稿子,所以会静静在家等我回家吃饭。

我最喜欢去乡村采访。记得刚做记者时,有一次听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过一句话:干记者就要穿着胶鞋下乡,戴着草帽上山。他的话一直影响着我,也让我收获颇丰。这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我一直认为基层才是发现鲜活新闻素材的最佳地方,也是最能写出好新闻的资源宝库。我最喜欢去乡镇、农村采访,每星期不到基层跑两三次,就感觉自己的思想被禁锢住了,自己的新闻素材枯竭了,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了。到基层采访,走村入户,翻山越岭,空气清新,心情舒畅,接触到的是一些活灵活现、独特智慧、原生态、接地气的新闻人物,他们的故事千奇百怪、富有创新精神和朴素的哲理,往往是一面面反映社会变迁的最真实、最生动的透视镜。去基层采访,可以提高自己与老百姓交往的采访艺术,培养自己从繁琐的小事中发现问题实质、挖掘优质新闻素材的能力。同时可以交到很多基层的朋友,让自己的新闻线索源源不断涌来。

每天坚持读书学习。每天早上坚持读书已经十几年了,最初是遇到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和专业知识,而被动去读书以求解疑释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变被动为主动,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一般早晨六点起床,一边读书,一边做早餐,持续一个小时。我读书很慢,一本书有时候要读两三个月,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要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懂为止,边读边思,把感悟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地方,所以一本书读完了,书上往往记得密密麻麻,然后再整理成读书笔记。一本书往往要读很多遍,每次读都有新的不同的感悟出来。这么多年来,我读遍了四书五经、《老子》《鬼谷子》《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著作。同时,养成每天关注国际国内要闻的习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我觉得做记者唯有博古通今,才能对待一个新闻事件,学会辩证思维,能从表象看到本质,发现新闻事件的主体,这样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才会客观、公正、全面、有厚度、有力度、有温度,能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0年来,每年发表新闻作品不低于60万字,多次获得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十佳记者,作品数次获奖。回想下来,得益于这三种工作习惯的忠实践行。这三种工作习惯,让我在每天的新闻工作中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接触新闻事件时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尝试运用各类新闻写作技巧,写出更多更优的新闻作品;而且永远不满足、淡泊一切名利,懂得一切都正在发生、也将很快成为过去,所以必须永远向着新的目标奔跑。

只有把新闻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天的采访写作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你才会为了她而快乐地去奔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