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谢‘道交一体化’这个平台和市道交网上数据一体化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他们,我这起交通事故不知道还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到位。”日前,家住小屯镇的杨艳红(化名)提起“道交一体化”平台时,连连称赞使用这个平台的好处多。
去年5月16日,李聪聪(化名)驾驶机动车在207国道行驶时,与骑电动车且同向行驶的杨艳红碰撞,造成交通事故。该事故因李聪聪在驾驶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可是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杨艳红的伤情鉴定、赔偿标准不能达成一致,让事故的赔偿处理迟迟不能推进。近日,这起交通事故转入“道交一体化”平台,并通过市道交网上数据一体化调解中心的调解后,杨艳红很快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17.39万元事故赔偿金。
“利用‘道交一体化’平台处理交通事故,与以往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法院、交警、保险理赔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还有全省统一、透明的事故赔偿测算标准。不管是从处理时间、耗费精力、经济损失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它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打官司的成本,也节约了司法资源,让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置更加方便快捷,效率更高。”10月16日,市法院交通法庭庭长李亚芳介绍说,以前,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从事故发生至受害人获得赔偿,需要经过交警部门、鉴定机构、法院、保险公司等多个部门,处理周期较长。而且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涉及的赔偿项目较多,且认定标准浮动性大,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在司法调解赔偿问题时不能达成一致,导致事故迟迟处理不到位。而“道交一体化”平台的运行,正好解决了这类难题。同时,如果在平台调解失败了,当事人还可以利用在线立案诉讼、在线司法鉴定、在线开庭等服务功能,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交通事故赔偿。
李亚芳说,“道交一体化”涉及法院、公安、保险公司、鉴定机构等多家单位,最大的难点在于多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市法院立足难点问题,与交警大队、司法局、驻汝的3家鉴定机构、6家保险公司先后多次召开我市的道交纠纷网上一体化工作推进会,并与多家保险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等多方沟通协作,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为有效缩短审理周期提供助力。
据了解,自今年1月1日“道交一体化”平台试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尤其是通过“道交一体化处理”平台与公安交警部门、保险公司等多部门实现了无缝对接,打破了法院、交警、保险理赔等部门之间的行业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保险公司通过调解可依靠原告的退让而降低保费的赔偿金额;当事人通过一个窗口登录即可在线查询、办理与损害赔偿调解有关的业务,此外保险行业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诉调对接“零费用”,为当事人节约律师代理费、诉讼费等成本,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缓解了精神压力。
“这个平台的使用,让法院、公安交警部门、保险公司、当事人共同受益。”李亚芳介绍说,“道交一体化”平台的使用还体现在“五个快速”和“六个保障”,主要是指事故处理快、调解快、鉴定快、审理快、理赔快。各成员单位在纠纷处理中,依托信息化技术,科学确定损失数额,最大限度降低双方争议,促使双方快速达成调解。每一个流程节点当事人都实时可查,所有操作数据都全程留痕,办理程序公开透明,便捷公正。如今,在我市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随着各种调解力量的介入,轻微交通事故当日即可办结,一般事故平均5个工作日内办结,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六个保障”是指调解人员有保障、调解员培训指导有保障、事故处理有保障、送达有保障、审判有保障、执行有保障。道交网上一体化调解中心有老中青结合,且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人员,法院员额法官还定期组织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交通事故审判庭有3个专业化审判团队,1个送达团队,同时,在法庭设有立案接待服务窗口,把诉讼服务延伸到法庭,诉讼引导、案件查询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在事故处理阶段即可确认当事人送达地址,有效解决送达难问题,实现了立审执一体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我市在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启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诉前调解平台,并建立“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工作机制;4月11日,市道路交通事故“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中心举行了揭牌启动仪式,目前,整个平台运行情况良好;截至10月16日下午,共有1133起交通事故案件进入“道交一体化”平台,其中,成功调处612起,调处成功率在54%以上。
融媒体中心记者于俊鸽 通讯员高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