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有着深厚的经商基础,不管是商业大街,还是背街小巷,门面房鳞次栉比。
但今年以来,听得最多的就是商户们扎堆聊天时抱怨的生意不好做,市场不景气等语。再配合着隔三岔五就改头换面、关张的店铺,似乎都在无形地印证着这一消极信息。
做生意有亏有赚是平常事,所谓七亏二平一赚钱,本就是生意场上的残酷真理。在早已过了闷声发大财的现在,如果做生意前不先把准自己的脉,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炮灰。
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这几个故事,希望能给有志于投身这一领域的朋友们一点建议。
1.要质量还是要数量?
朋友A是一名中年大叔,拖家带口的,这几十年来也没少折腾。开过公司,当过民工,不管干啥,都是一腔赤诚,想着我若真心待人,人必真心待我。
所以,虽然一直小打小闹,从没发过大财,但身边却总有些朋友顾他周全。因此,多年来他固执地认为万物皆有价,唯情义无价。
心里装着情义千秋,A今年重整旗鼓,操起了多年前的老本行,成了一名老卖油郎。
他开一家油坊,卖自己榨的纯正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和葵花油。
为提高油品质量,他走村串乡,到农户家中收质量上乘的原材料。然后良心加工,不掺假,不少一道工序。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这油价想不上去都难。我向亲友推介时,大家一听价格,立马扭头就走。
最后成功帮忙推销出去一单,钱货两讫后,A说这是折扣价,4种油芝麻油最贵,花生油次之,菜籽油和葵花油再次之。
我一听,赶情他没给我报实价。然后,一番争论,他才透了底。于是,赶紧足额补上差价。
他不好意思地收了,然后絮絮叨叨地说,他的油是良心品质,别人比他便宜好多还有得赚,他也只是挣个辛苦钱……
我给他讲了朋友B的故事。
2.利他还是自利?
朋友B是我认识的人中,有着严重利他主义情结的人。
那年他和朋友合伙开了家烧烤店,地段还行,东西也不错。因此店里每天都有前来捧场的朋友。B几次和我说起时,都豪气万千地说:“到店报我名,免单!”
生意忙,服务员就显得不太够。为开源节流,B媳妇白天上班,晚上到店帮忙。串肉串、上菜、端盘子、扫地、洗碗、擦桌子,如同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
唯独,收银的人不是她。合伙人两口子一个如穿花蝴蝶,挨桌叙旧,另一个严守收银台,牢牢把握财政大权。
开店那一年,B媳妇每天睡眠都严重不足。几个月后一盘点,账面不赚反亏。
合伙人将所有免单、打过折扣的餐费都悉数算在B头上。B媳妇眼见情形如此,一跺脚一咬牙,强令B撤伙。
一通账算下来,B赔了。赔得还很惨,不仅钱没赚着,连好些年的伙计也没了。
而他的合伙人,赚了。B偶然从两人其他共同的朋友处获悉,合伙人赚的钱,刚好是他赔的数。
有人说利他主义是最适合做生意的,也有人说做生意就是赚钱的,利他主义要不得。
套在B身上,他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将生意做成了慈善事业。
来捧场的朋友们,推杯换盏谈笑间,估计每个人心底都在说:“大家快来看,这里有个老实人,咱们一起欺负他!”
而他的伙计甚至还在心里抱怨不断,怎么摊上了这么个合伙人?
这样激烈的矛盾冲突,是他惨淡收场的主因。
3.熟人的钱赚不赚?
中国是人情社会,而想在汝州把生意做好,熟人的关系尤其要搞好。但人情是把双刃剑,用得好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得不好,老祖宗的话还有后半句等着你———三家四靠糟了糕。
朋友C开了家装修公司,有个亲戚新房装修想找他做。他思前想后,最后婉拒了。但磨不开面子,最后衡量半天,根据市场价格,下调了一部分利润后给亲戚报了价。
他给出了两个理由。
临近年底,业务本来就排满了。亲戚想要尽早搬进新居,所以想让C早点开工。这一来,C不仅要打乱正常的订单顺序,还必须抽出好的工人前去施工。将其他订单的误工损失和优质工人的人工费都算进去,这一单赚得实在有限。
价格不好把控。干过装修的都知道,不管你怎么报价,市场上都会有比你更低的报价出现。原材料有好坏之分,施工质量有优劣之差,产品有正伪之别。对懂行的人来说,这些都可解释,但对不懂的人来说,鸡同鸭讲大半天,他还觉得你赚了他钱,没给他出十分力。
最后那名亲戚另找了家装修队,C如释重负。他觉得作为亲戚,他一没损失什么,二也不必因为接了这一单和可能预见的一地鸡毛而压力山大。
一分价钱一分货,不管是生人熟人,诚信经营是根本,但在商言商是准则。对生意人来说,交情和交易是两回事,如果只讲交情,那不是生意。
这里也不是说熟人的生意不能做。但怎么做需要你自己把好度。是想要交情,还是想赚钱,一定要明确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多赢的局面。
开店做生意,都是奔着赚钱去的。完完全全只知道利他,而不知道将利他转化为利他自利的生意人,是不合格的生意人。这种人说白了就是不尊重不爱惜自己的劳动付出,因此如果钱多烧得慌,可能一念成神;如果钱少连自己都顾不住,那可能就一念成魔了。
生意场上,个人英雄情结、救世主情结、圣母情结,都是绝对要不得的。只有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成为那幸存的“一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