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1947年2月,临汝县全县解放,当时县城建成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1978年,临汝县城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6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万余人。改革开放后,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18年,汝州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3.5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24%。
城市规划
70年来,城市发展规划从无到有,从城乡总体规划到村庄发展规划,从全域规划到各类市政专项规划,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临汝县于1958年、1973年进行了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但只是示意性轮廓设想,没有具体的方案布局。改革开放后,进行了第三次城市规划修编,拟定市区用地向老城区和火车站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汝州市于1986年、1988年和1997年又对原城市规划进行了三次修编,同时配套编制了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电力工程、邮电工程、消防、环保、集中供热、防洪等专项规划。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城乡规划驶入“快速路”,“总规”、“控规”、城市设计全面发展。2014年,聘请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对汝州城市定位、城市布局、城市形象等进行了全面策划包装。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院于2015年1月完成了《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修编工作。
2016年6月《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获省政府批复,新的城乡总体规划绘就了我市未来15年城乡发展蓝图。对汝州城市性质进行了定位,确定了城乡发展总目标和城乡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明确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约116万人,规划城镇人口约64万人,城镇化水平约55%,其中中心城区人口约5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50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
70年来,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道路:解放时,临汝县城的主干道是中大街、南关街、老二门街,城区街道全部为土路面;对外联络依靠洛汝、叶汝、许汝三条砂石公路。1958年,中大街和丹阳中路完成沥青路面铺设,全长2.75公里,实现了路面硬化零的突破。2018年底,汝州城区主次干道总长152公里,人行道、快慢车道、绿化带功能明确,大街小巷全部硬化。2019年,建成了17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和126公里健康步道。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程。建国初期至60年代末,物质条件还极度匮乏,居民出行要依靠步行,有时也坐马车,个别人骑自行车,出远门坐班车但班次较少;1971年,焦枝铁路建成通车;2000年3月15日,城市公交首次开通。截至目前,公交线路从最初的3条增长到20条,其中有6条免费公交线路;运营车辆从最初的30台增长至现在的180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53台。2001年城区出租车开始运营,首批运营车辆120台,目前运营车辆600台。2016年9月,汝州市公共自行车运营服务正式启动,市区投放量2000辆,丰富了人民的出行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群众的绿色出行。曾经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摩托车和自行车现正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爱好和健身方式,见证着时代的变化。
供水:建国初期至1988年以前,我市居民用水均为自备井,全市没有集中的供水系统。1988年,汝州市自来水公司成立。1989年,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我市第一水厂建成供水,日供水能力1万吨;2000年,我市第二水厂建成供水,日供水能力2万吨,水源依然为地下水。2017年,以涧山水库为水源地的第三水厂建成供水,日供水能力6万吨,改变了多年来依靠地下水供水的现状。2017年,南水北调引汝工程启动实施。2018年,全市公共供水量843万方,其中居民家庭用水700万方。
排水:建国初期,城市排水排污主要依靠天然河道及自然形成的大坑。1989-2000年,汝州新建及改造城市雨污合流制主排水管道15条,铺设钢筋砼管总长19.58公里;改造和完善了塔寺、东关、西西等居民小区的排水管网;同时完成洗耳路、望嵩路等20多处排水工程建设。2000年底,城区各类排水管道总长为88公里。2011年,我市新修排水管道全部施行雨污分流制。2018年底,各类排水管道总长148.67公里,其中,雨水管网48.72公里,污水管网36.86公里,雨污合流管网63.09公里。
污水处理:2001年,汝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2004年完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78.5亩,日处理能力4万吨。2014年,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庙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万吨)、石庄污水处理厂(远期日处理能力10万吨)开工建设。
供电:1956年,临汝县联营铁工机械厂购进一台24KW的柴油发电机组,仅供县政府和兵役局用电。1959年,临汝县发电厂成立。1966年,洛阳行署给临汝县调拨一台500KW机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到1005万度,基本上解决县城的用电问题,与此同时,全县的小水电事业也有一定发展,截至1980年,全县小型水力发电站39处,装机台数45台,总容量达2327千瓦。建市以来,汝州市统筹推进城乡电网改造,持续深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1989年初,全市共有配电台区1150个,安装配电变压器1162台,总容量120185千伏安。全市行政村通电率为94.4%,通电户15万户,户通电率为73%。2018年,全市售电量15.32亿千瓦时,是1988年售电量1.2亿千瓦时的12.77倍。
供气:1992年之前,汝州居民生活所用燃料基本以煤炭为主,个别居民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1993年,煤气工程开工建设,将市焦化厂炼焦产生的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区。1994年,煤气工程点火通气,汝州市成为河南省首家使用煤气管道的县级城市。2016年3月,完成城市天然气引入工程建设。目前,城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并通达6个乡镇,2018年全市天然气供应量2915万方。
(未完待续)
宋乐义 牛应军 胡帅杰 李小萌